為什麼兒童性虐待不會造成戀童癖者

一個流行的誤解是,大多數兒童性犯罪者本身就是受害者。 該理論基於錯誤的假設,即他們已經成為戀童癖者 - 那些優先受到青春期前兒童性吸引的人 - 因為他們的受害者。

對於少數罪犯來說,這是一個整潔的解釋。 但對於大多數兒童性虐待受害者來說,這不僅是不真實的,而且是有害的。 它可能會增加恥辱感並阻止人們說出他們的虐待行為。 有些受害者可能擔心他們有一天會成為罪犯,或者至少會產生冒犯的慾望。

估計患病率 對兒童的性虐待取決於研究。 男性濫用的流行率估計值從滲透性濫用的1.4%到8.0%,非穿透性濫用的5.7%到16.0%。

對於女性,流行率被估計為滲透性濫用人群的4.0%至12.0%,非穿透性濫用的流行率為13.9%至36.0%。

許多實證研究調查了作為一個孩子的性受害與之後的性犯罪或其他違法行為之間的聯繫。 正如我寫的那樣 我上一篇對話文章,一些研究表明,“33%和75%的兒童性犯罪者之間的任何地方都報告說他們是兒童性虐待”。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其他人揭穿了理論。 一個 2001研究例如,將兒童虐待史的自我報告與針對兒童性犯罪者的測謊測試結合起來。

在測謊儀測試之前,61%的成年罪犯聲稱曾作為兒童遭受過性虐待,相比之下,測謊儀後的30%。 這表明越來越多的性犯罪者聲稱自己遭受過性虐待,而不是實際上有虐待史。

A 來自2016的最新研究超過38,000的男性,發現很少有人受到性侵犯,他們自己也成了違法者:只有4%的性犯罪者自己確認過有關兒童性虐待的證據。

研究人員稱調查結果可能提供:

保證性虐待他人可能是性受害的罕見結果。

因此,“兒童性虐待造成戀童癖者”問題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不”。 一小部分受害者將繼續成為罪犯,但絕大多數不會。

對數據要謹慎

我們目前對兒童性虐待受害者 - 犯罪者周期的理解來自對被監禁的性犯罪者或治療方案或自我報告措施的訪談。 這些本質上是不可靠的方法,未能觸及性犯罪者的受害歷史。

這些研究的另一個問題不在於罪犯本身,而在於研究人員的“預期偏見”。 例如,那些與性犯罪者面談的人可能會詢問有關童年性虐待的情況,並指出其對犯罪者的犯罪歷史的重要性。 他們最終可能會比其他(也許更多的因果關係)因素更加強調這種聯繫。

第三,專家估計,在20兒童性虐待案件中,只報告了一例。 因此,我們錯過了大量的信息。

第四,如果我們要真正理解兒童性虐待中的暴力循環:從未被抓住的罪犯,那麼,從這一分析中失去的是兩個核心團體,他們的聲音對於這種對話至關重要。 和從不冒犯孩子的戀童癖者。 我們對這兩個群體中的任何一個幾乎一無所知。

另一個嚴重研究不足的群體是兒童性虐待的受害者,他們不會繼續犯罪。 一項研究題為 我不能對孩子知道它對我做了什麼 看著那些遭受兒童性虐待的47男子。 出現了四個主題,為什麼這些男人不會繼續成為他們的罪犯:同理心,道德,缺乏性慾,或三者的結合。

研究人員認識到這些局限性,但由於兒童性虐待和對兒童的吸引力是如此禁忌和隱藏的主題,因此幾乎不可能使用更可靠的數據收集方法。

例如,極少數戀童癖者會承認對孩子有性慾,因為他們擔心被社區,工作場所和家庭排斥,即使他們從未(也絕不會)傷害孩子。

如果我們想要保護兒童免受性虐待,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大多數兒童性虐待的受害者不會冒犯我們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原因。

將治療計劃和支持網絡建立在準確的研究基礎上並充分理解這一問題符合公共利益; 否則他們注定要失敗。

關於作者

Xanthe Mallett,法醫犯罪學高級講師, 新英格蘭大學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 談話。 閱讀 原創文章.

相關書籍:

at InnerSelf 市場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