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的個性,不要孤單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有自己想改變的個性,但是如果沒有幫助,這樣做可能會很困難。

曾經流行的認為人的性格或多或少是一成不變的觀點相反,研究證明,性格確實會在人的一生中發生變化,而且通常與重大的生活事件一致。 例如,有證據表明,人們在大學裡往往更加和藹可親、更加認真,在結婚後變得不那麼外向,而在退休後則更加和藹可親。

雖然性格可以改變這一點已是眾所周知,但研究人員艾麗卡·巴倫斯基想知道,人們是否可以在任何特定時刻主動、有意地改變自己性格的各個方面,僅僅因為他們願意這樣做。

普通人群與大學生

亞利桑那大學場所、幸福與績效研究所的博士後心理學研究員 Baranski 和同事研究了兩組人:大約 500 名普通人群,年齡從 19 歲到 82 歲不等,在網上參與了這項研究; 以及大約360名大學生。

兩組人都完成了包含44 項的“五大量表”,該量表衡量了五種關鍵的人格特徵:外向性、盡責性、宜人性、對經驗的開放性和神經質(也稱為情緒穩定性)。 研究人員隨後詢問參與者是否願意改變自己性格的任何方面。 如果他們回答“是”,研究人員會要求他們寫一份開放式的描述,說明他們想要改變的內容。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在這兩個群體中,大多數人都表示他們希望提高外向性、責任心和情緒穩定性。

六個月後再次對大學生進行調查,一年後再次對一般人群進行調查。 兩組人都沒有實現他們在研究開始時為自己設定的個性目標,事實上,有些人看到了相反方向的變化。

“在這兩個樣本中,在‘時間一’改變的願望根本無法預測在‘時間二’時向所需方向的實際變化,”Baranski 說。 “在一般人群樣本中,我們沒有發現性格改變目標可以預測任何方向的任何變化。”

雖然一般人群在第一輪和第二輪數據收集之間沒有表現出人格特徵的變化,但大學生群體確實表現出了一些變化; 然而,它們要么與期望的方向相反,要么與人們想要改變的性格特徵不同。

新環境

具體來說,表現出最強烈渴望更加盡責的大學生在六個月後實際上表現得不那麼盡責。 巴蘭斯基說,這可能是因為這些人一開始就表現出較低的責任心,使他們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

此外,那些表示自己想要變得更加外向的學生在後續的調查中表現出宜人性和情緒穩定性的增加,而不是外向。 巴蘭斯基說,這也許是他們努力變得更加社交和 外放,他們實際上專注於變得更加友善和減少社交焦慮——這些行為分別與宜人性和情緒穩定性更直接相關。

巴蘭斯基說,大學生可能比一般人群表現出更多的變化,因為他們正處於人生的轉型時期。 儘管如此,他們所經歷的變化與他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並不相符。

“大學生被扔進了這個 新的環境,他們可能會不快樂,並可能會向內尋找,以變得更快樂並改變自己性格的某些方面,”巴蘭斯基說。 “但是,與此同時,他們還被告知需要實現其他目標,比如在課堂上表現出色、選擇專業或獲得實習機會,而這些目標可能會優先考慮。 儘管他們知道更持續、更內省的改變可能會更好,但短期的努力在當下更有吸引力、更必要。”

對性格改變有一點幫助

總體而言,巴蘭斯基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僅憑慾望來改變其性格的各個方面是多麼困難。 這並不意味著人們無法做出他們想要的改變。 巴蘭斯基說,他們可能只是需要外部幫助來做到這一點——來自專業人士、朋友,甚至可能是移動應用程序來提醒他們自己的目標。

巴蘭斯基在第一輪和第二輪數據收集期間故意不與研究參與者互動。 這種方法與另一位研究人員南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的內森·哈德森(Nathan Hudson) 的方法不同,後者在其他幾項獨立研究中評估了16 週內的人格改變目標,但在此過程中對參與者進行了跟踪。 在巴蘭斯基引用的這項研究中,實驗者每隔幾週評估參與者的性格特徵和實現目標的進展情況。 通過這種互動,參與者能夠更成功地做出改變。

“臨床心理學有證據表明,治療性輔導會導致性格和行為的改變,而且最近的證據表明,當與實驗者進行大量定期互動時,性格改變是可能的,”巴蘭斯基說。 “但當個人自行其是時,改變的可能性可能就不那麼大了。”

巴蘭斯基說,未來的研究應該著眼於幫助人們實現個性目標需要多少干預,以及哪種類型的策略最適合不同的特徵。

“在過去幾年針對這一主題進行的所有研究中,很明顯,大多數人都想改變自己性格的某個方面,”巴蘭斯基說。 “如果無人看管,這些目標就無法實現,所以這對於那些擁有這些目標的人來說是有幫助的 目標 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研究出現在 人格研究雜誌.

原始研究

打破

相關書籍:

原子習慣: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的簡便方法

由James Clear

Atomic Habits 基於對行為改變的科學研究,為養成好習慣和改​​掉壞習慣提供實用建議。

點擊了解更多信息或訂購

四種傾向:揭示如何讓你的生活更美好(以及其他人的生活也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性格特徵

通過格雷琴·魯賓

四種傾向確定了四種人格類型,並解釋了了解自己的傾向如何幫助您改善人際關係、工作習慣和整體幸福感。

點擊了解更多信息或訂購

再想一想:知道你不知道的力量

通過亞當·格蘭特

Think Again 探索了人們如何改變他們的思想和態度,並提供了改進批判性思維和決策制定的策略。

點擊了解更多信息或訂購

身體保持得分:創傷治療中的大腦,思想和身體

作者:Bessel van der Kolk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討論了創傷與身體健康之間的聯繫,並提供了關於如何治療和治癒創傷的見解。

點擊了解更多信息或訂購

金錢心理學:關於財富、貪婪和幸福的永恆教訓

通過摩根豪塞爾

金錢心理學研究了我們對金錢的態度和行為如何影響我們的財務成功和整體幸福感。

點擊了解更多信息或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