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兒童情緒療法如何緩解抑鬱症研究發現,一項涉及父母及其抑郁兒童的互動療法可以降低抑鬱率,降低兒童症狀的嚴重程度。

年僅3歲的兒童可能會出現臨床抑鬱症,而且隨著孩子長大並上學,這種情緒往往會再次出現。 它也可以在青春期和整個生命中重新出現。

“通過儘早識別抑鬱症,然後幫助孩子嘗試改變他們處理情緒的方式,我們相信可能有可能改變抑鬱症的發展軌跡,並可能減少或預防生命後期反復發作的疾病,”首席研究員Joan L. Luby,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早期情緒發展項目主任。

據報導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Luby的團隊採用了一種名為親子互動療法(PCIT)的治療方法,該方法是在1970s中開發的,用於糾正學齡前兒童的破壞性行為。 適應性增加了一系列關注情緒的會議。

“我們認為抑鬱症是對體驗和調節情緒能力的一種損害,”Luby說。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情感工具包

18週,20會議治療計劃以傳統PCIT計劃的截斷版本開始,然後更多地關注增強情緒發展。

“例如,我們教導父母如何管理孩子對壓力情況的情緒反應,”Luby說。

這樣做的方法之一是研究人員將一個包裹放在一個房間裡,然後讓孩子等待打開它。 父母戴著耳機,接受正在通過單向鏡觀察的治療師的指導。 這個想法是為兒童提供工具來控制他們的情緒,並培訓父母幫助他們的孩子加強這些工具。

Luby的團隊研究了229親子對。 研究中的兒童年齡為3至7歲,並且已經診斷為抑鬱症。 一半接受了改編療法,稱為PCIT-ED。

與在開始治療前被列入候補名單的兒童相比,那些立即接受干預的兒童在18週後抑鬱率較低,整體損傷較少。 如果在治療後抑鬱症持續下去,它往往不如未接受治療的孩子那麼嚴重。

父母也受益

Luby說,研究人員將跟踪研究中的兒童,看看治療效果持續多久。 她的團隊正在分析治療結束後三個月的數據,以確定是否繼續改善或是否有任何抑鬱症狀恢復。 研究人員希望能夠讓孩子們進入青春期,看看幼儿期的干預能否帶來持續的益處。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他們還在進行腦成像。 在之前的研究中,Luby和她的同事發現,與抑鬱症相關的大腦變化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使孩子們可能容易受到未來問題的影響。 現在,他們想要了解這種互動療法是否可以預防或逆轉先前發現的大腦變化。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研究過程中與孩子一起工作的父母,臨床抑鬱症的症狀有所改善。

“即使沒有直接針對父母,如果父母已經抑鬱,他或她的抑鬱症也會改善,”Luby說。 “之前已經證明,如果你治療父母的抑鬱症,孩子的抑鬱症就會好轉,但這是強有力的新數據,這表明反過來也是如此。”

Luby補充說,治療方案不需要精神科醫生; 碩士學位的臨床醫生可以提供它。

“這是一種可以廣泛傳播的療法,”她說。 “由於它只需要18週,並且不需要兒童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我們認為從實際角度和成本方面提供社區診所是非常可行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支持這項工作。

資源: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相關書籍

at InnerSelf 市場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