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使用此鏈接.
在這篇文章中:
- 什麼是倖存者內疚?
- 悲傷如何影響療癒過程?
- 如何在遭受損失時找到內心的平靜?
- 在前進的過程中尊重記憶非常重要。
倖存者的罪惡感:失去親人的生活
作者:瑪麗安‧韋斯頓(Maryann Weston),本書作者: 揭示光芒。
倖存者的內疚通常是指某人從失去親人的經歷中倖存下來,而其他人卻沒有的經歷。癌症病房裡擠滿了能夠存活下來的病人和無法存活下來的病人。
從我罹患癌症之初,我就知道自己處於早期階段。由於兩個原因,我們在癌症仍被包裹在結腸中時就發現了它:我的醫生一直催促我去做大腸鏡檢查,因為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而且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還有我姐姐的診斷結果。如果我繼續測試下去,我可能就不會這麼幸運了。
我的外科醫生提前告訴我他想要「治癒」。他堅持在手術前進行放射治療和化療,以縮小腫瘤,為我提供長期存活的最佳機會。同樣,我的腫瘤醫生希望我在手術後進行清除化療,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將來無癌症生存的機會。
到了第 2a 階段,病理結果良好表明手術成功,我仍然選擇了清理化療。我不想等到療程結束時才發現,最後一批化療會帶走早期治療中殘留的癌細胞。
向他人學習
我的姐姐簡 (Jane) 被診斷出患有晚期癌症。正如她在我的一生中所做的那樣,她走在我前面,我從她的經歷中學習。
我從她的死中學到了什麼?老實說,我還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你看,如果我實現了我的願望,我們仍然會分享經驗,每週甚至每天聊天。早上,你穿著浴袍坐著,喝完第二杯咖啡還在聊天,也許看了一眼牆上的鐘,才意識到已經是上午晚些時候了,你忙碌的一天可能要到下午一點才開始。
啊,但是輕鬆的談話提醒你,沒有什麼比現在的陪伴更重要,熟悉而溫馨的氛圍可以平復你的心情,消除你的憂慮,因為你確信,如果地球脫離了地軸,你會有一個人照顧著你,有一個人不會拋棄你。
所以,你看,我真的不知道我從她的死中學到了什麼,這就是倖存者內疚的典型模式。對於她為什麼沒能存活下來,似乎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
我並不是說她不希望我活下來,她絕對希望我活下來,因為我們是最親密的姊妹,我們彼此祝福對方一生幸福。這是毫無疑問的;你不會懷疑堅如磐石的愛情。
生活在倖存者的罪惡感中
我很理解「倖存者」的部分。我繼續我的生活,沒有我的妹妹,這是失去親人的一部分,也是悲傷的一部分。我無法清楚表達「內疚」的部分。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充分錶達的感受。這是她為了活下去而勇敢嘗試、一次又一次接受手術的圖像;她對我的旅程給予了堅定不移的支持,並在我取得良好的測試成績時與我一起慶祝。
看到她承受著難以言喻的身體疼痛,並且堅強地有尊嚴地承受它,當醫學和腫瘤學專家告訴她這個消息時,她意識到希望已經破滅,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我當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該看哪裡。我沉浸在那種無邊震驚的感覺中,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她將要死去,而我卻要留下來,活下去。兩姊妹患有同一種癌症,在同一個地方,其中一個必須走在前面。一人死去,一人活著。
此後的幾個月、幾年裡,我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她比我大八歲,所以年紀小一些是為了活得長久一點,雖然這聽起來很可悲。在她多次手術復原期間,我和我的其他姊妹一起照顧她。
我記得在一個線上支持小組中,我曾向一位癌症倖存者傾訴過心聲,當我告訴小組成員她已經去世時,她說:「是的,我記得簡,她一直支持那些手術,但沒有成功。
我回答:「她這樣做的原因是她的腫瘤對化療有抗藥性。如果她想活下去,她別無選擇,只能手術、手術、手術。
該小組的另一名成員是一名年輕媽媽,她在生下一個女嬰後不久就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她以溫和的方式進行了乾預。 「我很遺憾你失去了你的妹妹。她戰鬥得如此勇敢。 (這位勇敢的年輕媽媽也在我姐姐去世幾年後去世了。)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簡默默地承受著痛苦和執著的希望,直到生命的終點。她不想去,而且也沒準備好去。儘管有風險,她甚至同意嘗試另一種可能延長生命的化療方法。然而,她知道這可能不起作用,當她被告知無法再進行手術時,她別無選擇,只能嘗試最後一條生命線,儘管是暫時的。
那天我和她在一起;由於她皮包骨,第一次輸液時他們找不到靜脈。他們為她做了端口植入手術——這是一種植入在胸部皮下的裝置,可以透過直接插入動脈來實現化療輸注。
不幸的是,由於她的皮膚和肺部之間幾乎沒有脂肪,外科醫生在插入端口時刺穿了她的肺。她的肺部花了數週時間才膨脹,之後她被告知,即使是高風險的維持化療也不會起作用。
那幾天我也去醫院探望她。他們總是對她說:“回家把你的事情處理好。”她六年的求生鬥爭結束了。
是的,我經歷了這一切。當她無法停止顫抖時,因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當她告訴我她死後會想念我。
「你不會走遠的,」我說。 “我是個通靈者……我會找到辦法和你說話,這樣你就不會想念我了。”
失去親人
我們這些失去親人的人都知道,在失去親人後的最初幾年裡,很難擺脫悲傷。它無所不包,就像坐在一口黑暗的井底。
我相信這會讓我們與精神上的所愛之人溝通變得困難。我感覺到她在我身邊幾次,但並沒有我希望的那麼多。我曾感受到她的存在承認了我們之間的愛。還有一次,我醒來時感覺自己和她一起度過了一段時光,那種親切、肯定和姐妹般的感覺讓我非常懷念。我也曾多次在夢境中遇見她,但這與我們共度一生並不相同。
我希望自己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好地理解倖存者的內疚感,這種意識和洞察力將成為緩解我回憶起因癌症而發生的一切時所感受到的無限震驚的良藥。我想,當我四年後寫下這些話時,這些感覺將會一直伴隨著我,直到我也進入精神世界。
一如既往,她是對的。那句話「我會想念你」預示著未來的事。儘管她可能想念我,但我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在想念她。我對姐姐的記憶永遠不會消失。一生的友誼仍然值得回憶。
版權所有2025。保留所有權利。
文章來源:
書籍:《揭示之光》
揭示之光:癌症如何照亮我的神聖藍圖
作者:瑪麗安‧韋斯頓(Maryann Weston)。
一場心靈之旅, 揭示之光:癌症如何照亮我的神聖藍圖 講述了作者心理和精神的演變過程,從面對致命疾病到創造志同道合的社區。 2015 年,在事業有成的同時,妻子兼母親瑪麗安·韋斯頓被診斷出罹患癌症。面對死亡,她感到自己無能為力、渺小。
如果她當時就知道聖靈很快就會以至高無上的神聖方式陪伴她,走上抗癌的戰場……這本書講述了在逆境中獲得的禮物,講述了許多抗癌戰士在精神洗禮的烈水中學習的過程,以及如何危機可以粉碎存在,從而揭示生命的神聖目的——這是我們出生前就同意的藍圖。
欲了解更多信息和/或訂購此書, 點擊這裡.. 也可作為Kindle版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