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轉變

如果我們繼續只珍惜自己,我們將永遠害怕。 我們的自我關心使我們擔心可能發生的事情,即使沒有任何事情威脅我們。 我們被蛇和蝎子嚇壞了,這實際上是非常小的恐懼原因。 為了減輕我們的飢餓和口渴,我們會導致許多生物死亡。

我們尋求繁榮和幸福的貪婪使我們毀壞了森林,河流和山脈,即使我們自己不做,我們的許多需求和願望確保其他人將繼續利用這些自然資源而不考慮長期後果。 當我們摧毀非人類的棲息地時,例如某些種類的天體和納迦,它們會傷害我們,造成疾病,家庭衝突和其他麻煩。 顯然,我們的態度需要徹底改變。

依附於我們的身體和自我使我們依附於我們的財富並思考,“如果我放棄它,將留給我什麼?” 這種態度是我們所有問題的原因所在,而“如果我用這個,我就沒有什麼可以給別人的”,那就是所有的快樂和幸福。 如果我們爭取名利,讚美和尊重,我們將重生為一些劣等生物或其他人所鄙視的人。 如果我們確保其他人得到讚美,名譽,服務和尊重,它將帶來良好的重生,我們享有地位,良好的外表和他人的尊重。 如果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他人,我們將在另一個生活中被剝削和操縱,但如果我們利用我們的身心資源來照顧他人,我們也將被照顧,不僅在將來,而且在今生。

扭轉我們目前的態度

如果不扭轉我們目前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我們就無法獲得啟蒙。 我們可能會想,“好吧,那又怎麼樣?” 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希望保持現狀,經歷不幸和痛苦。 通過仔細考慮所有這些要點,我們將意識到可以改變我們的態度。 這就是“交換自我和他人”的意思。

在他對道路階段的偉大論述中,宗喀巴大師首先定義了“均衡”的含義,然後解釋瞭如何培養這種心態。 他鼓勵我們堅持不懈地思考不珍惜他人的弊端以及這樣做的巨大優勢,以此來培養更大的熱情。 他定義了自我和他人交換意味著什麼,描述阻止我們進行這種轉換的主要障礙以及如何克服它們。 由於深刻思考自我關注的缺點和珍惜他人的好處,這種逆轉將自動產生。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然而,無論生物的狀況如何無望,他們都有能力擺脫痛苦,享受幸福,因為他們的內在潛力和自然的純潔。 雖然我們可能真的希望消除他們的痛苦並給他們帶來快樂,但我們目前能夠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 由此我們看到我們自己的啟蒙是多麼重要。 如果我們確信能夠克服我們的缺點和局限並發揮我們的全部潛力,我們希望變得開明只會讓我們採取行動。 我們必須了解啟蒙所需要的東西,認識到我們有能力實現它,然後決心這樣做。 其他人的幸福是我們這樣做的主要原因,但啟蒙也是我們自身潛力的全面開花。 只要我們認為僅僅為了阻止我們的個人痛苦就足夠了,我們就不會渴望獲得開明存在的智慧體。

啟蒙的障礙是什麼?

交換自我和他人的障礙是什麼? 目前,我們看到自己的自我,個人幸福和苦難的基礎,以及他人的自我,他們的幸福和苦難的基礎,與藍色和黃色完全無關,可以不加提及地想到彼此。 因此,我們不必擔心他們的幸福和苦難,而我們的狀況對我們來說卻極為重要。 儘管我們與他們當然是不同的,但我們仍然保持聯繫。

除非與“另一方”有關,否則就無法想像“自我”,就像“這一方”僅與“那方”有意義一樣,反之亦然。 他們是相互依存的。 當我們在這裡時,“這一邊”只是這一邊,但是當我們到達那邊時,我們的觀點已經改變。 自身和他人都不是固有存在的。 我是自我還是其他? 這兩種想法對我而言都是正確的。

我們可能認為別人的痛苦並沒有傷害我們,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費心去減輕它。 如果這是我們使用的論點,有兩個類比可以幫助我們改變態度。 我們為什麼要採取任何措施來減輕我們年老時所經歷的痛苦,例如省錢或購買保險單,因為這種痛苦現在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當我們腳上有刺時,為什麼我們的手會做任何事情來幫助? 畢竟刺不傷我們的手。 我們不應該過於迅速地忽視這些例子。 在冥想中探索它們有助於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了解自我的真實本性

理解自我的真實本質會阻止我們對世俗幸福的渴望,並使我們的態度發生轉變嗎? 理解自我的本質有很多層次。 即使認識到自我經歷一刻一刻的變化,也會大大減少我們對今生事物的關注。 由於我們堅持自我持久和不變,我們將精力浪費在瑣碎的關注上,而忽略了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們沒有正確地識別出什麼正在毒化我們的生命,而是養育著它,那麼幸福將繼續使我們迷失。 我們走錯了路。 如果有人問我們為什麼不高興,我們要責備一長串人和情況。 我們中很少有人會指出其中的某些內容。

法律僅在導致粗暴的不誠實強姦,搶劫,暴力和謀殺時,才從最粗略的方面認識到令人不安的情緒的有害影響。 除了真正的屬靈修煉者之外,沒有人會提到需要根除所有形式的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緒,但是,如果說實話,我們必須承認它們是多麼的令人沮喪以及它們給我們造成了多少苦難。 無論我們周圍的環境多麼豪華,這些情緒都會使我們無法享受舒適和睡眠。 即使我們入睡,我們早晨醒來也很痛苦。 如果我們能夠阻止這些情緒的更明顯表現,我們和我們周圍的人將會有多快樂。

我們的自我關注使我們認為即使是輕微的不適也難以忍受。 反過來說,我們的目標是變得像對待我們自己一樣對別人最輕微的痛苦敏感。 為了為此做好準備,我們考慮到自私的缺點和珍惜他人的好處,這樣我們就能形成真正的變革願望並找出阻礙其發展的障礙。

對我們自己福利的健康興趣是好的,但遠沒有實現我們的幸福,我們對它的獨家關注只會產生無盡的痛苦。 我們可以觀察人類和動物如何努力尋找幸福,但他們都經歷過痛苦。 我們找不到快樂,因為我們使用了錯誤的方法。 我們的自私使我們擺脫現在和將來的幸福,但我們並不認為這是真正的障礙。 我們不會責怪我們的誤解和利己主義,而是責怪別人。

我們放大了自我和自己幸福的重要性,並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我們的聲譽對我們意義重大。 我們可能希望被稱為一個好的禪修者,一個優秀的學者,或者一個對他人友好,慷慨和樂於助人的人。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經常準備採取負面行動,並且容易產生驕傲,嫉妒,蔑視和競爭等情緒。 我們不能忍受看到其他人以任何方式做得好,一個字或一個字就能讓我們憤怒地燃燒。

面對自己的缺陷

我們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但在我們能夠面對自己的缺陷之前,我們的教義的研究和實踐將不會見效,因為利己主義與教義和體面的人類行為相抵觸。 我們很容易在別人身上觀察到這種行為,但是認為我們很好。 除非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模式相同,否則我們將不會從教學中受益,也不會從我們的老師的存在和照顧中受益。

當朋友向我們提供有用的建議並指出我們的缺點時,我們將他們的批評視為乾擾,拒絕接受建議。 我們的回應激怒了其他人,我們很快發現自己與周圍的人不符。 不久之後,整個世界似乎都充滿了敵意。 我們感到越來越孤立和無友。 發生所有這些事情是因為我們不珍惜他人,只考慮自己。

我們都知道那些如此專注於自己的人,他們什麼都不說。 他們並沒有故意忽略一個人,但他們的思想完全被他們自己的經歷和活動所吸引。 在國家之間,社區成員之間,家庭內部,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和考慮是最重要的。

如果我們投入了盡可能多的精力來減輕他人的痛苦,並在追求個人幸福方面給予他們快樂,那麼我們很久以前就會完成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對此沒有任何疑問。 相反,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浪費了,徒勞無功。

現在決心不要這樣繼續下去。 想一想,“我現在和未來可以清楚我的敵人的真實身份。我可以永遠記住這一點。我可以防止所有未來的自私思想和行為,並且現在可以阻止我現在所有的自私。” 只有通過驅逐我們對自我和自私的誤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潛能。 我們應該為打擊自私而感到自豪。 一旦我們擺脫它,它將自動被其他人的關注所取代。

區分我們的兩部分

我們的思想分為兩部分:負責所有麻煩和災難的部分以及帶來所有幸福的部分。 要轉變,我們必須清楚地區分它們。 採取行動防止自我關注的發生,盡快停止任何表現,為他人培養新的關注形式,加強我們目前對其的表達,將帶來我們所希望的改變。 如果我們對這個自私的錯誤列表感到厭倦,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願望改變我們的方式,而是想要聽到新的和異國情調的東西。

這些指示的關鍵在於不斷受到對“我們自己的一面”的依戀的影響。 我們正在訓練自己給予一切 - 我們的財產,身體和積極的能量 - 沒有任何獎勵或回報的希望。 如果我們希望得到任何回報,即使是良好的重生或啟蒙,那就像商業交易一樣。 我們希望獲得大筆回報。 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像菩薩一樣慷慨,我們會發現我們所有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

作為初學者,我們必須在想像中練習,真誠地將一切都交給他人,並將我們的身體,語言和心理行為奉獻給他們。 在實踐中,我們不應該超越自己,而應該做我們能力範圍內的事情。 也不需要我們被迫做其他人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保護自己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被削弱,我們就可以幫助任何人。 目前,我們像泡沫一樣脆弱,沒有太多的耐力。

在向他人承諾一切之後,我們必須忠實地為他們服務,不要以傷害的方式看待或對他們說話,也不要通過思考有害的想法來糾正他們。 我們注意到任何自私的衝動,我們應該立即嘗試停止,因為這些都是我們所有麻煩的原因。

看到所有存在都是可愛的

誰可以批評這種做法? 我們可能覺得這對我們來說太難了,但如果我們努力開始,逐漸地我們將能夠做得越來越多。 對這種行為的欽佩,感受到它的啟發,並祈禱有一天我們能夠自己這樣做,這是第一步。 我們在學校裡學到這些東西嗎?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非常聰明能幹。 這是利用我們的智慧和才能的好方法。

通過看到以自我為中心的巨大弊端,我們將培養將所有生物視為可愛的能力。 一旦對他人的關注變得不斷和自發,我們就會做出改變。

雖然我們的目標是將所有生物視為可愛,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們並沒有以這種方式看待它們。

我們有許多不同的恐懼,所有這些恐懼都源於自我關注。 如果我們能夠放手,我們的恐懼就會消失。 為了克服這種自我關注和我們對自我的誤解,我們需要發展傳統的和最終的利他意圖。 這是克服所有恐懼的最佳方式,因為如果我們吸引一些外力,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更加恐懼,更加糾結。

 

如何發展利他意圖

有十一步:平等,承認所有生命是我們的母親,記住他們的善良,回報他們的善意,平衡自己和他人,承認自私是敵人,看到珍惜他人的好處,給予加強愛和加強同情,兩者都結合了交換自我和他人的思想,特殊的願望和利他的意圖。

經出版商許可轉載,
雪獅出版社。 ©2000。
www.snowlionpub.com

文章來源

菩薩誓言
作者:Geshe Sonam Rinchen
(由Ruth Sonam編輯和翻譯)

Geshe Sonam Rinchen的菩薩誓言在達賴喇嘛授予菩薩誓言之前,他經常教印度大師錢德拉戈明(Chandragomin)講簡短的經文,稱為“菩薩誓言二十篇”。 錢德拉戈明(Chandragomin)的文字討論了有關誓言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徵,例如應從誰那裡獲取,如何為接收誓言做準備,構成誓言的罪過以及應如何淨化。 格西·索南·林欽(Geshe Sonam Rinchen)用清晰易懂的術語解釋瞭如何採取並維護菩薩誓言。

信息/訂購這本書

關於作者

Geshe Sonam Rinchen

GESHE SONAM RINCHEN在1933出生於西藏。 他在Sera Je修道院學習,並在1980獲得了Lharampa Geshe學位。 他目前是印度達蘭薩拉藏族工作和檔案館圖書館的常駐學者,主要教授西方人,他教授佛教哲學和實踐。 他還曾在日本,澳大利亞,英國,韓國,愛爾蘭,新西蘭和瑞士任教。 他是作者 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