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分析,這張地圖顯示了2013年至2017年地球的全球平均溫度,與1951年至1980年的基線平均溫度相比。 黃色,橙色和紅色顯示的區域比基線溫暖。 圖片提供:NASA的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一項分析,2017地球的全球地表溫度是自1880以來第二高的溫度。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CNS)駐紐約的科學家表示,繼續這個星球的長期變暖趨勢,2017的全球平均溫度是1.62華氏度(0.90攝氏度)比1951到1980平均溫度更高。 這僅次於2016的全球氣溫。
在 獨立的,獨立的分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們得出結論,2017是他們記錄中第三個最熱的年份。 排名的微小差異是由於兩個機構用於分析全球氣溫的不同方法,儘管從長遠來看,這些機構的記錄仍然保持著強烈的一致性。 兩項分析均顯示,自2010以來,有記錄的五個最熱的年份都已發生。
由於氣象站位置和測量實踐隨時間而變化,因此對特定年度全球平均溫差的解釋存在不確定性。 考慮到這一點,NASA估計2017的全球平均變化精確到華氏0.1度,具有95百分比的確定性水平。
相關內容
“儘管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的氣溫都比平均溫度低,但整個地球的溫度仍然是我們在過去40年中所見到的快速變暖趨勢,”GISS主任Gavin Schmidt說。
在上個世紀左右,地球的平均表面溫度上升了大約2華氏度(略高於1攝氏度),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二氧化碳和其他人為排放到大氣中的增加。 去年是全球氣溫連續第三年高於華氏1.8度(1攝氏度),高於十九世紀末的水平。
厄爾尼諾現像或拉尼娜現象使熱帶太平洋上層變暖或降溫,引起全球風和天氣模式的相應變化,導致全球平均氣溫的短期變化。 厄爾尼諾事件的變暖對大多數2015和2016的前三分之一都有效。 即使沒有厄爾尼諾現象 - 以及在2017後期開始的拉尼娜現象 - 去年的氣溫在美國宇航局的記錄中排在2015和2016之間。
在一項分析中,最近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在統計上從記錄中刪除,2017將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一年。
天氣動態通常會影響區域溫度,因此並非地球上的每個地區都經歷過相似的變暖。 NOAA發現,連續2017美國的48年平均溫度是有史以來第三個最溫暖的溫度。
相關內容
北極地區的變暖趨勢最為強烈,新西蘭海洋地區的海冰持續減少。
美國宇航局的溫度分析包括6,300氣象站的地面溫度測量,基於船舶和浮標的海面溫度觀測以及南極研究站的溫度測量。
這些原始測量結果使用一種算法進行分析,該算法考慮了全球溫度站的不同間距以及可能影響結論的城市供熱效應。 這些計算產生從1951到1980的基線週期的全球平均溫度偏差。
NOAA科學家使用了大部分相同的原始溫度數據,但具有不同的基線週期,以及分析地球極地和全球溫度的不同方法。
完整的2017表面溫度數據集和用於進行溫度計算的完整方法可在以下位置獲得:
相關內容
https://data.giss.nasa.gov/gistemp
GISS是美國宇航局位於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地球科學部門的一個實驗室。 該實驗室隸屬於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和紐約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利用獨特的有利空間點來更好地將地球理解為互聯繫統。 該機構還使用空中和地面監測,並利用長期數據記錄和計算機分析工具開發觀察和研究地球的新方法,以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星球如何變化。 NASA與全球社區分享這些知識,並與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機構合作,這些機構有助於理解和保護我們的家園。
有關NASA地球科學任務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s://www.nasa.gov/earth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