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行動討論中,長期以來一直將農業視為一個活動與實現減少溫室氣體(GHG)的目標相抵觸的部門。
政治家和商人很喜歡做出承諾種植數千棵樹木以減緩氣候變化的承諾。 但是,實際上是誰種了這些樹,又有誰養育了它們呢?
“我們注定要失敗”:在關於氣候變化的隨意對話中,人們普遍避免這樣做。 它標誌著一種意識,即嚴格意義上講我們不能避免氣候變化。
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冠狀病毒的影響。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人們撤離家園,成千上萬人死亡或患重病。
這不是正常的中斷期,通常是由於道路交通事故或工業行動等供應中斷造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問題是缺少需求。
英國和蘇格蘭政府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分別在2050年和2045年之前成為零碳淨經濟國家。
1896年,瑞典科學家斯萬特·阿倫尼烏斯(Svante Arrhenius)探索了大氣中是否存在吸熱氣體,從而影響了地球的溫度。
您是否曾經在超級市場癱瘓的那一刻,手裡拿著有機蔬菜,大腦的道德部分敦促您將其放入購物籃中,而大腦的財務監督員卻頑強地抵制呢?
即使我們今天停止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這是不完全現實的),海平面仍將繼續上升。
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