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故意傷害自己?
那些親近自我傷害的人絕望地想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圖片來源: SanteriViinamäki, 維基媒體

對於自我傷害的人的家人和朋友,以及試圖支持他們的醫生和服務,一個關鍵問題通常是:為什麼他們這樣做?

非自殺性自傷 是指無意終止一個人生命的自我傷害行為。 自殘 是一個更廣泛的術語,也可能包括自殺未遂。 在這裡,我們正在研究非自殺性自傷,這是一種複雜的現象,似乎是由許多不同的心理機制驅動的。

他們給出了什麼理由?

一個有用的出發點通常是傷害自己的人自傷的原因。 這是因為對他們來說,自我傷害通常是一種功能。 通常存在一個人可以分享的目標,目的或某種期望的最終狀態。

在一項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中,總結研究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很多人(63-78%)自我傷害是一種企圖應對高度痛苦的感受。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許多自我傷害的人 努力調節自己的感受。 情緒調節是指我們對情緒的反應和控制能力。 我們在不同階段調節情緒從我們處理出現的情況的方式,到我們注意到它後我們應對情緒的方式。

消極情緒增加 (例如,羞恥和內疚)似乎會引發特定的自我傷害行為。 研究還發現 自我傷害之前的困難感覺隨後消退,至少是暫時的。

自傷如何調節情緒?

這些機制可以解釋為什麼自我傷害可能對個人的感受產生影響的原因並不那麼明確。 化學物質的內部釋放,例如自我傷害後緩解疼痛的阿片類藥物,通常被認為可能解釋其對情緒困擾的影響, 但到目前為止的研究尚無定論.

其他建議 是自我傷害可能會幫助人們分散注意力,或者將他們的意識轉移到情緒上的痛苦。

懲罰自己的自我傷害(例如,感覺你是一個壞人或做錯了什麼)是另一個 通常報告此行為的功能。 自傷的人往往有自己的傷害 對自己更負面的看法。 因此,對於某些人來說,自我傷害可能成為表達或釋放這些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

圍繞這些可能性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並且可能沒有任何一種解釋適合每個人。

為什麼有些人努力調節自己的情緒

因此,如果自我傷害是一種調節情緒的手段,為什麼這些人不能像其他人一樣調節自己的感受?

具有挑戰性的生活經歷,包括早期虐待和創傷,可以留下個人 調節情緒的問題 並防止他們形成有效的應對或獲得支持的方式。

其他形式的社會逆境也可能很重要。 如果我們看一下社會中特別容易受到自我傷害的群體,我們會發現這些群體往往是最邊緣化的群體。 少數民族那些屬於 LGBTQ +社區,甚至那些屬於 替代亞文化群,都有更大的風險。

受害和邊緣化的經歷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這反過來又可能使他們面臨自我傷害的風險。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些困難的早期經歷使他們無法找到其他方法來應對困難的情緒。 例如,對於遭受虐待或受害的人來說,很難相信其他人,這可能成為尋求社會支持的障礙。

社會和人際關係的原因

還有 證據 聽到別人的自我傷害經歷(來自朋友,同伴或通過媒體)可能會讓個人更容易受傷。 聽取他人的經驗可以建立一個 期望這種行為會有所幫助.

從事自傷也可以成為一種手段 溝通困擾。 似乎這種自我傷害的社會功能仍然與應對情緒的困難有關。 畢竟,我們的社交關係反映了人們通常應對和應對逆境的關鍵方式。 自我傷害的社會方面一直在探索中,但正在逐漸被研究。

關於作者

Joanne Dickson,心理學副教授, 伊迪絲科文大學 和Peter Taylor,臨床講師, 曼徹斯特大學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 談話。 閱讀 原創文章.

相關書籍

at InnerSelf 市場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