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受苦的人

T他對培養同情心的冥想呈現的形式略微不同於愛心。 愛心實踐從你自己開始然後發展到其他人,在這裡,你首先想到一個你知道誰正在遭受逆境的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

盡可能生動地記住這個人,並描繪整個情況。 參加這個人,讓這個人產生渴望,免受痛苦和痛苦的根源。 不要通過專注於一個你不喜歡的人開始練習,而只是一個你認識的人正在受苦。 然後將這個冥想應用於一個親愛的朋友,然後是一個中立的人,最後是一個敵對的人。

同情冥想:做其他人......

“至於我自己,也適用於其他人。因為我希望沒有痛苦,所以其他人也希望擺脫痛苦。”

桑蒂德瓦評論說:“我應該消除別人的痛苦,因為它正在遭受痛苦,就像我自己的痛苦一樣。我應該照顧別人,因為他們是眾生,就像我是一個有感情的人。”

痛苦的具體情況是我自己還是其他人不是中心點,因為實際上痛苦沒有私人的個人所有者。 Santideva正在挑戰你的痛苦與我無關,我們沒有聯繫的觀念。 他繼續說道:“如果有人認為屬於某人的痛苦是由那個人親自抵擋的,那麼當腳的疼痛不屬於手的時候,為什麼手保護足部呢?” 如果你的右手發癢,左手不只是躺在那裡說“這是你的問題。抓自己。”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社區:更大的圖片

不僅人類社區與此相關; 佛教徒考慮到所有眾生,人類和其他人。 因此,我們是一個眾生社區的一部分,就像一個有器官,四肢和細胞的身體。 重點不是忽視我們自己的福祉,而是要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福祉如何適應更大的社區。 對我們自己的幸福感的關注不一定會減少,它只是更適合我們。

儘管Buddhaghosa建議通過讓人想起你認識的人正在開始這種做法,但從自己開始可能會有所幫助。 看看你自己:你有什麼痛苦想要被釋放嗎? 任何焦慮,任何問題,任何窘迫的來源,身體或心理? 你有什麼害怕嗎? 你希望你沒有這些東西嗎? 你極有可能會說:是的,我對擺脫它很感興趣。 在經歷了這種渴望沒有痛苦之後,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正在談論的內容,然後讓另一個受苦的人想起來。 就像我對自己的願望一樣,你也可以免於痛苦。

為了使冥想更加完整,使用光線是有幫助的。 這是金剛乘練習的前奏,其中可視化光被大量使用。 當你想到一個受苦的人,並帶來他或她沒有痛苦的慾望時,想像你的身體充滿光明。 用你自己的佛性自然光充滿自己的身體,讓人想起渴望: 願你免於痛苦。 然後想像這種光延伸到痛苦的人身上,並想像那個人從痛苦中消失了。

延續同情的冥想

除了照顧一個受苦受難的人之外,另一種接觸這種做法的方式包括照顧從事非常有害行為的人 - 以惡意,自我中心,貪婪,嫉妒或殘忍為主的行動。 在這裡選擇的人和在愛心培養的最後階段選擇的敵人之間可能會有一些重疊。 在這種情況下,這兩種做法變得無縫,一種從另一種做法開始。

生動地記住一個人,就你所知,他確實從事非常有害的行為,其心態受到惡意,嫉妒,怨恨或自私等品質的折磨。 是什麼讓這個人顯得如此卑鄙? 可能是他的行為,性格,我們推測的某些心理特徵支配著他。 不要偏離那些令人憎惡的品質,以至於它們可能會引起悲傷,憤怒或怨恨。

感受到痛苦...

然後簡要地將你的意識帶回自己,並想像如果你自己受到類似的性格,類似的行為習慣的折磨,那會是什麼樣子。 你可能會感覺到你的視野正在關閉,你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你的心臟就會變得扭曲。 你可能會感受到這種痛苦所帶來的痛苦和焦慮。 希望擺脫這種心靈的痛苦,不受這種行為傾向的影響。 讓自己恢復光明,想像完全擺脫它們。 再一次,感受寬敞,輕盈,浮力,自由平靜的那些痛苦。

把你的意識轉回給同一個人,讓渴望出現,“就像我希望擺脫這些痛苦和有害行為一樣,你也可以自由。” 看看受苦的人,不要將這個人與人格和行為模式的暫時困擾等同起來。 看看這個人,他和你一樣,只是渴望幸福,並希望擺脫痛苦。 讓你自己的慾望與這個人的慾望融合:“願你真的沒有痛苦。願你找到你所尋求的豐富的幸福和幸福。願所有不幸和衝突的根源都消失。願你免於痛苦它的來源。“

就像太陽在雲層中出現的太陽一樣,就像從黑暗的土壤中綻放出來的花朵一樣,想像一下這個人從痛苦和痛苦的源頭中脫穎而出,你會發現這些令人厭惡的東西。 想像一下這個人盡可能生動,沒有那些痛苦的根源。 現在,將這種同情的範圍擴大到四個角落中每個角落的所有眾生,首先要考慮到每個人基本上都希望擺脫痛苦的現實。 正是這種渴望解釋了這種多樣化的行為,其中一些是有益健康的,一些是非常有害的。 讓你的心與他們的基本嚮往相結合。 “願你真正擺脫痛苦,就像我自己希望擺脫痛苦一樣。” 讓你的身體充滿光線,並將它發送到四個季度中的每一個。 想像一下,這些地區的眾生都是從痛苦和苦難的源頭中產生的。

同情實踐中的不確定性

對於這種做法,可以提出侵擾性的問題:我有什麼權利將我的觀點和願望強加於另一個人的生活? 這個問題是有效的,而且這種做法必須包括尊重他人的意願。 但是在照顧一個受苦的人時,我們可以問自己這個人是否願意受苦。 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的痛苦,這個人是否喜歡或從他們的痛苦中獲取營養? 如果答案真的不是,那麼我們就可以毫無保留地發出我們的同情和善意的願望:願你自己渴望免於痛苦和痛苦的源泉。

我非常重視這一點。 我不想干涉人們的生活,無論是作為一名教師還是作為一名精神上的想像者。 這是不合適的。 但如果我專注於其他人自己想要擺脫痛苦的願望,那麼只要我自己的願望支持他們,我就覺得沒有強加。 客觀地說,我的冥想會給另一個人的生活帶來什麼重大轉變的機率是多少? 一點也不好。 但這不是實踐的主要觀點。

克服自己心中的惡意和殘酷行為

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克服我們自己心中的任何類型的惡意或殘忍,並改變我們的思想,使慈悲或仁慈不受阻礙地產生。 這種做法有什麼機會減少對殘忍的傾向,培養仁慈和同情的傾向? 賠率非常好。

經出版商Snow Lion Publications許可轉載。
©1999。 www.snowlionpub.com

本文摘自:

四種不可測量:培養無邊的心
作者:B。Alan Wallace。

四種不可測量:培養無邊的心本書是一套豐富的實踐,可以打開心扉,抵制與自己的關係中的扭曲,加深與他人的關係。 艾倫·華萊士(Alan Wallace)提出了一種獨特的四種不可塑性的教學交融(愛心,同情,平靜和同理心的喜悅的培養),以及對靜止或shamatha冥想練習的指導,使心靈能夠“適合服務”。 這本書包括有關這些教義對我們自己生活的影響的指導性冥想和熱烈討論。

信息/訂購這本書

本作者的更多書籍

關於作者

B.艾倫華萊士,文章的作者:對受苦的人的同情B.艾倫華萊士博士,是西方藏傳佛教最多產的作家和翻譯家之一。 自1970以來,華萊士博士是佛教的學者和實踐者,自1976以來,他一直在歐洲和美國教授佛教理論和冥想。 他曾在達賴喇嘛HH任命的藏傳佛教僧侶培訓十四年後,繼續在阿默斯特學院獲得物理學和科學哲學學士學位,並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宗教學博士學位。 他是作者 很多書 包括“菩薩生活方式指南”,“有態度的佛教”,“四種不可塑性”,“選擇現實”,“十字路口的意識”。 和佛教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