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冒小小的社會風險並不可行

為什麼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冒小小的社會風險並不可行 4年2020月XNUMX日在波士頓發生的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兩名婦女在談話時進行社交疏遠。 美聯社照片/邁克爾·德威爾

我們都聽過公共衛生官員的建議:呆在家裡,洗手,不要觸摸臉! 我們已經取消了體育賽事,音樂會和其他群眾聚會; 封閉的學校,圖書館和遊樂場; 並要求人們盡可能在家工作。

但是當我們進入這個 延展期 關於社會疏遠(也稱為身體疏遠),許多人可能想知道,放棄與朋友和家人的親密娛樂時間是否值得對我們的社會和情感幸福帶來潛在的危害。

有人可能會問:“我能以一種更安全的方式繼續見我的朋友和家人嗎?” 但是,對於COVID-19,採用降低風險的方法進行社交疏散是行不通的。

減少風險(或減少危害)是指在不期望人們停止從事某些行為的情況下,將某些行為的風險和相關危害降至最低的公共衛生策略。 例如在做愛時使用安全套或在騎自行車時戴安全帽。 人們仍然在練習這些行為,但是他們這樣做的頻率更低或更安全。


 通過電子郵件獲取最新信息

每週雜誌 每日靈感

當談到COVID-19時,那些考慮採用降低風險的方式進行社會疏遠的人可能會想:“承擔小小的風險是否可以,例如,如果我們都沒有症狀,就去拜訪我的父母參加複活節假期嗎? 如果我們相距兩米,還是與我的跑步小組見面? 還是如果我已經隔離14天,就可以在療養院見我的祖母嗎?”

遺憾的是,簡短的答案是“否”。

了解風險

首先,COVID-19主要通過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病毒可以在表面上生存, 幾個小時甚至幾天。 甚至在進行社會疏離的人進行諸如買雜貨或在戶外鍛煉之類的基本活動時,也可能暴露於COVID-19。

這意味著,即使您待在家裡進行社交疏散,仍然有可能接觸到該病毒,甚至不知道該病毒。 因為感染了COVID-19的人可能具有傳染性 在他們開始出現症狀之前,即使與他人無症狀,每次與他人的親密接觸也可能會傳播該病毒。 因此,不,即使您沒有症狀並且已經隔離了14天,您也不能去看望祖母。

其次,只有每個能夠保持身體分離的人都這樣做,社會距離才會“拉平曲線”。 這將使活躍病例的數量保持在醫療保健系統的能力之下,並增加了需要護理的人能夠得到的可能性。

為什麼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冒小小的社會風險並不可行 曲線變平會在更長的時間內分配傳播,並使其保持在醫療保健系統的能力以下。 (Esther Kim和Carl T.Bergstrom), CC BY

您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個人風險較低,但事實是 每個人都容易受到COVID-19的攻擊。 社交隔離不僅可以保護您,而且還可以保護社區中那些患嚴重疾病的風險較高的人群,例如老年人。 在與社會隔離的措施下,即使與朋友或家人在一起似乎不太危險的社會交往也可以延長我們的時間。

第三,加拿大現在看到更多的COVID-19病例 在社區獲得,其中感染源無法與已知病例或其他風險因素(例如國際旅行)相關聯。

這就是為什麼公共衛生對策已轉變為諸如社會隔離之類的廣泛人群方法的原因,該方法旨在減慢病毒的傳播並防止我們的醫療體係不堪重負。

最後,目前尚無針對COVID-19的特定治療方法。 與季節性流感不同,在季節性流感中,我們提供的疫苗可以提供某些保護作用,而抗病毒藥物可以減輕症狀,而COVID-19的有效治療將需要 幾個月甚至幾年 發展。

感染COVID-19的人中約有XNUMX-XNUMX%會感染 因感染而死 (相對於0.1% 季節性流感),並且只需要三到四天的時間 案件數量翻倍。 考慮到這些特徵,儘管看起來很安全,放鬆社會疏遠措施仍可能增加需要住院或不幸死於這種感染的人數。

重新定義社交互動

對於我們更休閒的社交互動,降低COVID-19風險的方法會是什麼樣? COVID-19的風險並不會阻止人們的社交活動,這比性傳播感染或頭部受傷的風險阻止人們進行性行為或騎自行車的風險更大。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比喻說使用安全套和戴安全帽並不意味著減少與朋友和家人的社交接觸。 相反,我們必須重新定義這些社交互動的樣子。

根據 公共衛生專家,這可能包括與朋友或同事的虛擬聚會,給您一段時間未見的朋友打電話或發短信,舉辦在線讀書俱樂部或電影之夜或與家人一起度過家庭時光。

這些類型的互動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尤其是我們社會中那些獨自生活或 五分之一的加拿大人遇到精神健康問題。 我們仍應努力保持社交聯繫,儘管以一種不同的,更加虛擬的方式。

在控制病毒之前,要嚴格控制社會距離,並結合其他公共衛生措施,例如廣泛的檢測和疫苗開發,對控制COVID-19的傳播至關重要。談話

關於作者

達拉拉那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博士候選人凱瑟琳·錢伯斯(Catharine Chambers) 多倫多大學 和達拉拉納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博士候選人丹尼爾·哈里斯(Daniel Harris), 多倫多大學

本文重新發表 談話 根據知識共享許可。 閱讀 原創文章.

books_health

你也許也喜歡

可用語言

English 南非荷蘭語 阿拉伯語 簡體中文 中國傳統的) 丹麥 荷蘭人 菲律賓 芬蘭 法國 德語 希臘語 希伯來語 印度語 匈牙利 印度尼西亞 意大利 日本 韓語 馬來語 挪威 波斯語 波蘭語 葡萄牙語 羅馬尼亞 俄語 西班牙語 斯瓦希裡 瑞典 泰語 土耳其 烏克蘭 烏爾都語 越南語

關注InnerSelf

Facebook的圖標Twitter圖標YouTube圖標instagram圖標pintrest圖標rss圖標

 通過電子郵件獲取最新信息

每週雜誌 每日靈感

新態度 - 新的可能性

InnerSelf.com氣候影響新聞網 | 內力網
MightyNatural.com | WholeisticPolitics.com | InnerSelf市場
版權所有©1985 - 2021心靈有所出版物。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