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可以傳播4米嗎?

冠狀病毒可以傳播4米嗎? SHUTTERSTOCK

最近的頭條新聞表明COVID-19可以傳播 長達四米目前,人們建議保持人與人之間1.5米的距離,以防止病毒傳播。

該新聞基於在中國武漢進行的一項研究,並已發表在該雜誌上 新興傳染病.

同時,上週發表的評論 傳染病雜誌 已經得出結論,可能攜帶病毒的呼吸道飛沫傳播的高度可達八米。


 通過電子郵件獲取最新信息

每週雜誌 每日靈感

那麼我們能從這些發現中得出什麼呢? 而且我們真的應該比我們被告知的要遠得多嗎?

首先,冠狀病毒如何傳播?

冠狀病毒傳播 通過飛沫 當COVID-19的人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

這意味著它可以在被感染的人和未被感染的人之間密切接觸時傳播,通過吸入或通過眼睛,嘴巴或鼻子進入體內。

當未感染的人觸摸被這些小滴污染的表面,然後觸摸其面部時,也會發生感染。

在某些情況下,一些呼吸道病原體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小顆粒或氣霧劑徘徊。

咳嗽和打噴嚏會產生氣溶膠,有時是呼吸和說話會產生氣溶膠。

我們知道一些傳染病 像麻疹 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傳輸。 但是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對於COVID-19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適用。

包含SARS-CoV-2等病毒(可導致COVID-19的病毒)的氣溶膠更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產生 醫院程序 如插管和手動通氣。

這可能有助於解釋在醫院進行的四米表研究的結果。 讓我們看一下研究。

研究做了什麼

研究人員在一個 重症監護病房(ICU)和普通病房,他們都在照顧COVID-19的患者。

在過去的12天中,研究人員在凌晨XNUMX小時後從地板,垃圾箱,空氣出口,計算機鼠標,床欄杆,個人防護設備和病人口罩等清潔的地方收集了拭子樣本。

為了確定空氣中是否存在包含SARS-CoV-2的霧化顆粒,研究人員還在兩個病房的氣流的上游和下游進行了採樣。

他們怎麼找?

他們在醫院表面廣泛檢測到SARS-CoV-2,並經常觸摸醫院設備。 ICU的病毒數量比普通病房更大。

大多數拭子,包括電腦鼠標和門把手,對該病毒呈陽性反應。 在地板上發現了最高的病毒濃度,可能是由於含病毒的液滴掉到了地上。 然後人們將病毒追踪到醫院的藥房,大概是在鞋底上。

該研究通過從三個地點採集樣本,研究了通過ICU中氣溶膠顆粒的可能傳播。 沿氣流方向有兩個位置,距離病床約一米。 一個地點在更遠的地方,離病人的床大約四米,氣流逆轉。

在靠近出風口的樣本中檢測到35.7%(5/14)的病毒,在患者隔間中檢測到44.4%(8/18)的病毒。 在遠離氣流的位置(距患者病床四米),在12.5%(1/8)的樣本中檢測到病毒。

儘管從普通病房的空氣樣本中檢測到病毒,但陽性樣本的數量卻較少。 研究表明, 不太嚴重的疾病 減少了病毒的傳播,所以這可能就是原因。

我們該如何解釋結果呢?

我們應謹慎考慮本研究的結果。 這項研究測試了病毒在表面和空氣中的存在,但沒有指出病毒是否是活的和具有傳染性的。

作者沒有描述在這些病房中進行的醫療程序的性質,特別是如果可能會產生氣溶膠的話。

冠狀病毒可以傳播4米嗎? 病毒在醫院環境中的行為方式可能與社區中的行為方式不同。 SHUTTERSTOCK

在四米外檢測到的病毒樣本被描述為“弱陽性”。 “強陽性”和“弱陽性”樣本都在結果中歸為陽性樣本,而沒有定義“陽性樣本”是什麼,也沒有解釋兩個結果之間的區別。

該研究的樣本量很小,重要的是,研究人員沒有使用任何統計檢驗來確定其發現的重要性。 因此,結果在現實世界中的實用性受到限制。

這是什麼意思呢?

該研究為SARS-CoV-2可以在表面上被發現提供了證據。

但是,發現這種病毒可以傳播四米的說法卻缺乏說服力。 即使我們忽略了這項研究的局限性,空氣中SARS-CoV-2的證據也不能證明它具有這種傳染性。

檢討 評估了十個實驗和模型研究中液滴飛過的水平距離。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物理科學實驗發現,液滴可能傳播超過兩米,甚至達到八米。

在十項研究中,有五項是使用人類受試者進行的。 這些研究著眼於液滴傳播的動力學,但與包含SARS-CoV-2的液滴沒有特定關係。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SARS-CoV-2在醫院環境中的傳播。

衛生保健機構應採取措施 防止空中傳播使用N95防毒面具和禮服,如果執行任何氣霧生成程序。

但是,在社區中,我們鼓勵所有人繼續練習建議的身體疏遠措施,以與他人保持1.5米的距離。談話

關於作者

流行病學家Meru Sheel | 高級研究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流行病學家Charlee J Law | 研究助理| 博士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以及研究員Danielle Ingle,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本文重新發表 談話 根據知識共享許可。 閱讀 原創文章.

books_health

可用語言

English 南非荷蘭語 阿拉伯語 簡體中文 中國傳統的) 丹麥 荷蘭人 菲律賓 芬蘭 法國 德語 希臘語 希伯來語 印度語 匈牙利 印度尼西亞 意大利 日本 韓語 馬來語 挪威 波斯語 波蘭語 葡萄牙語 羅馬尼亞 俄語 西班牙語 斯瓦希裡 瑞典 泰語 土耳其 烏克蘭 烏爾都語 越南語

關注InnerSelf

Facebook的圖標Twitter圖標YouTube圖標instagram圖標pintrest圖標rss圖標

 通過電子郵件獲取最新信息

每週雜誌 每日靈感

新態度 - 新的可能性

InnerSelf.com氣候影響新聞網 | 內力網
MightyNatural.com | WholeisticPolitics.com | InnerSelf市場
版權所有©1985 - 2021心靈有所出版物。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