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情緒:好,壞,無所謂

認識到痛苦的現實通常不是我們經歷痛苦時的第一反應。 我們不想理解它甚至不看它 - 我們只是想擺脫它。

佛陀給了我們一個反直覺的指示。 他的教學在幾年前的古典印度2,500中與之相反,在我們現代的物質世界中更是如此。 當痛苦出現時,他說要照顧它,調查它並理解它。 通過仔細檢查,我們可以開始確定我們遭受痛苦的真正原因。

我們經常認為感情只存在正面或負面的價值。 我們可以說我們可以感到快樂或悲傷; 否則,我們沒有任何感覺。 換句話說,零點是根本沒有感覺。 佛教徒說,除了積極和消極的感受,還有中立的感受。 我們想要快樂,我們不想要痛苦,當我們感到無所謂時我們放鬆。

渴望好心情或快樂

當一種愉悅的感覺出現或被預料到時,大多數眾生的反應就是渴望。 無論是來自食物,音樂,個人互動,觸覺還是精神刺激,我們都希望在它出現之前獲得快樂。 一旦出現快樂,我們的自然傾向就是依戀。 “不要改變這個!”我們的行為似乎實際上來自於外表:“我從中獲得快樂,所以保持它的到來 - 我喜歡它!”

當我們期待快樂時,也會產生渴望。 我的汽車收音機有一個掃描功能,當我離開我最喜歡的電台範圍,那些給我帶來快樂的電台時,我按下了掃描按鈕。 它不斷掃描談話節目,廣告,說唱和國家,最好是令人不快或中立。 “給我一些樂趣!”突然,我伸出手指,“啊,披頭士樂隊。 留在那裡!“然後歌曲結束了,掃描快樂的恢復。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快樂和幸福來自何處?

調查情緒:好,壞,無所謂我們認為我們的樂趣來自收音機,期待一個特定的電台將是愉快的,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 我們反复掃描所有電台而沒有找到我們喜歡的電台。

這最終變得令人不快,所以我們播放一張我們專門選擇給我們帶來快樂的CD。 即使CD沒有不愉快的曲目,我們也會跳過某些我們無動於衷的曲目。 我們渴望快樂,伸手去尋找預期愉悅的來源,依附於我們的愉悅體驗,堅持下去。

永遠在旅途中:追求幸福

藏人的一個同義詞意味著一個人在旅途中(Tib。 'gro ba)。 為什麼我們總是去某個地方? 通常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在旅途中要么是因為期待快樂,滿足和滿足,要么是為了避免痛苦和不適。 例如,如果平凡的追求沒有交付貨物,我們可能希望參與冥想靜修會帶來愉快的感受。

追求幸福是我們生活中的核心,通常會產生渴望。 當然,總有可能或者可能不可避免的是,某些事情會干擾我們的願望。 我們預計某些事情會帶來快樂,但卻存在障礙。 也許有人不像我們想要的那樣行事,或某種東西阻礙了我們對食物,工作或個人認可的渴望。 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可能會出現憤怒和敵意。 如果我們能夠找出阻礙我們慾望的罪魁禍首,我們可能會表達我們的敵意,也許會猛烈地驅逐障礙物。 當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我們期望貨物能夠交付。 “幸福終於來了! 非常感謝。 永遠不要改變。“

現在緊緊抓住了。 “如果你繼續為我提供貨物,我將永遠愛你。”我們堅定了我們對幸福感知來源的依戀。 然後事情發生變化,有人開始表現不同,或者我們只是感到無聊,而我們的來源不再提供貨物。 再次出現不滿和憤怒。

“你應該讓我開心”

作為七十年代末瑞士的一位年輕僧人,我有一個朋友,他​​是一個年長的僧侶,三十出頭; 與我們其他人不同,他已經結婚了。 他非常坦率地告訴我們他的婚姻已經消亡,一天早上在早餐時就明顯了。 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坐在他的報紙對面; 她的也是。 當他憤怒地瞪著他的妻子,在他的報紙後面,這個想法生動地在他的腦海中浮現,“你應該給我帶來快樂,而你卻沒有這樣做。”我可以想像他的妻子在她身後瞪著眼睛。報紙,和想法完全一樣。 他們當然離婚了。

當我們抓住某些東西時,就會產生渴望和依戀。 然後一些事情發生變化,沒有任何警告,一個人,擁有,活動或情況似乎成為不滿的來源。 悲傷,憤怒,嚴厲的言論和衝突很容易出現。 此外,我們可能會受到很大的不滿。 沒有理由,有人嚴厲,粗魯或惡意地對待我們,自私地操縱和欺騙我們,從而使我們痛苦不堪。 這種感覺可以支配我們的生活。

快樂的感覺引起了渴望和依戀,不愉快的感覺引起了仇恨和惡意。 但是當我們無動於衷時,我們根本不會感到太多。 我們只是一起巡航,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 沒有快樂,沒有不愉快 - 慢慢地我們陷入昏迷。 頭腦變得無聊,沉悶,對一切都無動於衷。

三毒三美

佛教將對快樂,不快和冷漠的自然反應稱為渴望,敵意和妄想的三種毒藥。 這三種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原動力,通過五種感覺在體內表現出來,並且完全體現在心靈中。 簡單的不愉快記憶會讓我們非常不快樂,就像對未來愉快的期待可以讓我們開心一樣。 我們可以獨立於身體感覺輸入產生這些感受。

經出版商Snow Lion Publications許可轉載。
©2011。 http://www.snowlionpub.com.


本文摘自本書的許可:

密切關注:正念的四種應用
作者:B。Alan Wallace。

摘自“敏明密切:正念的四種應用”B. Alan Wallace。艾倫華萊士帶來了他作為僧侶,科學家和沈思的經驗,提供了豐富的東西方傳統綜合,以及在整個文本中交織的全面的冥想練習。 系統地介紹了引導式冥想,從非常基本的指示開始,然後逐漸建立起來,隨著​​人們越來越熟悉這種實踐。

點擊此處獲取更多信息或在亞馬遜上訂購此書.


關於作者

本文由B. Allan Wallace撰寫,文章的作者:調查情感 - 好,壞或無動於衷

自從1976以來,Alan Wallace在印度和瑞士的佛教寺院接受了十年的培訓,在歐洲和美國教授佛教理論和實踐。 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在那裡學習物理和科學哲學,並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宗教學博士學位。 他編輯,翻譯,撰寫或貢獻 三十多本書 藏傳佛教,醫學,語言和文化,以及宗教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他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宗教研究系任教,在那裡他開設了一個藏傳佛教研究項目,另一個項目是科學和宗教項目。 艾倫是聖巴巴拉跨學科意識研究所的主席(http://sbinstitute.com)。 有關艾倫華萊士的信息,請訪問他的網站 www.alanwallace.org.

本作者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