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潔煤炭”工廠將在納稅人補貼中花費數十億美元

煤炭行業的運動,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有 爭辯說 澳大利亞新建的燃煤發電廠。 但這些工廠比可再生能源更昂​​貴,並且通過它們產生的碳排放承擔巨大責任。

澳大利亞主要的能源公司 排除 建設新的煤電廠。 澳大利亞能源委員會將其視為 “uninvestable”。 銀行和投資基金不會用駁船接觸它們。 只有政府補貼才能做到。

將大量納稅人的錢花在上個世紀的技術上似乎是荒謬的,這種技術將比可再生能源更昂​​貴,並將澳大利亞鎖定在高碳軌道上。

但政府正在提高政府為新煤電廠提供資金的可能性,並由副總理髮表聲明 巴納比喬伊斯,財務主管 斯科特莫里森 和環境與能源部長 Josh Frydenberg。 建議是使用清潔能源金融公司的資金。 為了實現這一點,大概是 CEFC的投資任務 需要改變,或者以低調的方式解釋“低排放技術”的含義。

如果最低標準的明智政策佔上風,那就應該落空了。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但在澳大利亞的能源和氣候政策辯論中,風很大。 議會的情況很困難,特朗普的總統任期正在推動聯盟的右翼。

絕對不是'乾淨'

新煤電廠的支持者稱他們為“潔淨煤”。 他們佔用了一個通常意味著在發電站燃煤的術語 碳捕獲和儲存,一種過濾掉大部分二氧化碳的技術。 但這很昂貴,並沒有取得什麼進展。

特恩布爾和其他人只是建議澳大利亞建造最新一代的傳統燃煤電廠。 它們不干淨 - 僅比現在運行的舊工廠略微污染。

將建造一座以黑煤為主的新型高效燃煤電廠 約80% 相當於舊工廠的排放量。一座使用黑煤運轉的超超臨界燃煤電廠排放約 0.7 噸二氧化碳?每兆瓦時電力,或使用褐煤約 0.85 噸。那一點也不乾淨。

相比之下,現在運行的典型舊“臟”黑煤廠排放量約為0.9噸,因此用最新技術取代它們的改進並不大。 天然氣廠的產量為0.4-0.6噸,遠低於建議的新煤電廠。 天然氣具有能夠靈活響應需求的額外好處。 具有碳捕獲和儲存的工廠可能排放約0.05噸,可再生能源為零。

目前,澳大利亞電網平均值約為0.8噸,並逐漸下降。 從長期來看,新煤往往會保持較高的平均水平。

典型規模的新燃煤電廠可能會噴出約 5 萬噸二氧化碳?每年排放量約佔澳洲當年年排放量的 1%,預計使用壽命為 40-60 年。與所有燃煤電廠一樣,它也會污染當地的空氣,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損害。

如果我們想通過在工業,運輸或農業方面做更多的事情來彌補額外的煤炭排放量,那麼這將在經濟的這些部分付出代價。 深入研究表明 脫碳 澳大利亞的經濟需要以零碳電力供應為核心。

如果我們不關心氣候怎麼辦?

建造燃煤電廠很昂貴。 在澳大利亞,使用超超臨界電廠生產電力的平均壽命成本是 預計 每兆瓦時大約A $ 80。 這假設融資以標準利率提供,並且工廠以高容量運行。

考慮到未來工廠將在更嚴格的碳限制下承擔責任的風險,融資成本必然會更高,可能在100以上 - 並且 可能和A $ 160一樣多。 如果工廠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就像現有燃煤電廠的情況一樣,平均成本將更高。

相比之下,風電場現在建成的平均成本為每兆瓦時A $ 75,太陽能公園的成本為A $ 110。 兩者都是 預計會下降 可能是50的A $ 2025。 新的燃煤電廠需要很多年的準備和建造,因此2025是相關的比較。

事實上,可再生能源的整體比較成本甚至更低。 這是因為2025內置的風能和太陽能將在2050中被更換更便宜的系統所取代。

與風能和太陽能相關的額外成本 - 例如,通過 抽水蓄能 或更多的燃氣發電廠,以平衡供應。 但這些成本遠遠低於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成本。

因此,包括系統集成成本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將比新的燃煤電廠便宜,可能相當大。 讓我們非常保守地說,可再生能源的價格是每兆瓦時更便宜的20。 對於煤電廠而言,每年額外收取100萬新西蘭元的額外成本,或者超過150年的6億歐元。 如果工廠在40之前退役或未滿負荷運行,額外成本可能會高得多。

每個工廠所需的補貼可能是數十億美元。 這是來自納稅人或電力用戶的數十億美元,以便提供高碳排放的電力,然後鎖定半個世紀。 在一個以理性經濟政策為榮的國家不應該發生這種情況。

相反,政府應該把目光投向 長期的經濟機會 對於處於低碳世界的澳大利亞而言,並為能源系統的轉型繪製了一條道路。

特恩布爾提到了澳大利亞作為煤炭出口國的地位。 但能源技術正在進行一場革命。 雖然煤炭將繼續用於現有工廠,但煤炭使用量增加的時代已經結束。 已經超過70%的世界第一 年度電力部門投資 去可再生能源。

澳大利亞很幸運 對可再生能源的數量沒有限制 那可以產生。 可以圍繞它建立新的產業。 我們應該投資未來的產業,而不是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上個世紀的技術中。

談話

關於作者

Frank Jotzo,氣候經濟與政策中心主任,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 談話。 閱讀 原創文章.

相關書籍

at InnerSelf 市場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