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源泉

事實上,我們今天沒有完善的幸福科學,這真的很奇怪。 我們在積極心理學方面有一個萌芽的開端,但為什麼科學家們在研究恆星時從一開始就不研究幸福?

當然,醫生在理解幸福和痛苦的物理原因方面做得非常好。 但是,關注其心理原因的幸福科學並不十分明顯,特別是關於改善非精神殘疾人生活的手段。

當達賴喇嘛在加利福尼亞與一群心靈科學家會面時,包括一位精神病學家,一位哲學家,以及一些神經生理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在1989中生動地證明了這種不足。 精神科醫生對使用許多不同藥物治療抑鬱症表示非常滿意,並且正在開發更多藥物。 他描述了這些藥物在控制抑鬱症症狀方面的作用。

然後達賴喇嘛問:“抑鬱可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出現,包括大腦中的化學不平衡,飲食,生活方式或憤怒的心靈。 這可能是由於失去了親人。 它甚至可能不是個人的,但可能源於對世界狀況的絕望。 當你開這些藥物時,你如何解釋抑鬱症的各種原因?“

精神科醫生回答說:“沒關係。 無論原因如何,藥物都可以起作用。“他並沒有暗示任何這些藥物能夠治愈抑鬱症。 該領域的專業人員使用“管理症狀”這一短語,可能更準確地稱為“抑制症狀”。

這讓我覺得相當原始。 當然,許多傑出的精神分析師和治療師都會調查抑鬱症的原因並實際治愈人。 但是單靠藥物通常無法完全治愈。

確定幸福或不幸的真正來源

認知平衡的核心主題是認識到無常的本質,將幸福或不快樂的真正來源與純粹的催化劑區分開來,並理解存在的本質。 通過認識到我們不是,我們將理解我們實際存在的方式,而不是誤解我們固有的存在。 有時似乎認知失衡主導著我們的生活。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巨大的痛苦來自於把握關係,人和事物,比實際上更強大和持久。 我們把實際的痛苦來源誤認為是幸福,並將實際的幸福來源誤認為是痛苦。 我們重振自我,將自己與別人分開,創造了激進的孤立,所有宗教,民族和種族的衝突都紮根於此。 在培養認知平衡作為vipashyana實踐的基礎時,我們的重點是恢復這三個現實領域的平衡。

與這三個主題同樣重要的是,關於完美智慧的大乘教義超越了它們,以解決我們概念預測的普遍性。 所有事件和現像都被解釋為依賴相關事件 - 沒有任何獨立存在,與現實的其他部分隔離。 在具體化的過程中,我們證實並將有形性投射到本身沒有存在的現像上。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現像都是在相互關係的海洋中作為一種依賴相關的事件而產生的。

佛陀的教誨

幸福科學:發現幸福和不幸的真正根源認知平衡的重要性在於其中存在各種層次,這不是一個宗派問題。 正如巴利經典最早的記載所記載的佛陀的教義,清楚地顯示了中間道路觀點Madhyamaka教義的先驅。 一些佛教學校比其他傳統更突出某些方面。 我很高興能夠生活在這個時代,擁有禪宗傳統,這裡有一些獨特的優點。 陳,日,韓傳統以奇妙和前所未有的方式闡明了佛陀教義的某些方面。 Theravadins開發了呼吸的正念和正念的四種緊密應用以及非凡的豐富性 - 這些都是關鍵優勢。 西藏傳統中保留和突出的教義是完全不同尋常的,更不用說世界其他地方的沉思傳統了。

當然,我們可以超越佛教,但同時遵循所有宗教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必須走一條真正吸引我們,滋養我們,使我們受益的道路。 我很樂意盡可能地走自己的路。 與此同時,我非常欽佩地看著我的道教兄弟姐妹。 Vedantists,Sufis,基督徒和猶太人擁有古老的遺產,擁有非常豐富的傳統。 通過欣賞這些傳統,人們偶爾可以從與自己的道路相容的教義中汲取靈感 - 這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我喜歡與本尼迪克特僧侶勞倫斯·弗里曼(Laurence Freeman)共同教學。 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們以與各自路徑完全兼容的方式相互學習。

生活在當今世界,我們可以為我們歷史上前所未有地獲取來自多元文化的豐富沉思智慧而感到高興。 在堅持我們自己的傳統的同時,我們可以品嚐到其他傳統中清晰和深度所特有的特質。 佛陀自己教導了正念的四種緊密應用,作為對即時經驗成分的現象學研究。 甚至西藏傳統也沒有像巴利佳能和Theravadin評論中的正念練習那樣。 這些是我見過的最清晰,最實用的演示文稿,毫無疑問是基於經驗。 我非常感謝來自Theravadin傳統的老師們保持和傳播這些特殊做法。

©2011。 版權所有。
經出版商許可轉載,
雪獅出版社。 www.snowlionpub.com。

文章來源

密切關注:正念的四種應用
作者:B。Alan Wallace。

摘自“敏明密切:正念的四種應用”B. Alan Wallace。艾倫華萊士帶來了他作為僧侶,科學家和沈思的經驗,提供了豐富的東西方傳統綜合,以及在整個文本中交織的全面的冥想練習。 系統地介紹了引導式冥想,從非常基本的指示開始,然後逐漸建立起來,隨著​​人們越來越熟悉這種實踐。

點擊此處獲取更多信息或在亞馬遜上訂購此書.

關於作者

本文由B. Allan Wallace撰寫,文章的作者:調查情感 - 好,壞或無動於衷

自從1976以來,Alan Wallace在印度和瑞士的佛教寺院接受了十年的培訓,在歐洲和美國教授佛教理論和實踐。 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在那裡學習物理和科學哲學,並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宗教學博士學位。 他編輯,翻譯,撰寫或貢獻 三十多本書 藏傳佛教,醫學,語言和文化,以及宗教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他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宗教研究系任教,在那裡他開設了一個藏傳佛教研究項目,另一個項目是科學和宗教項目。 艾倫是聖巴巴拉跨學科意識研究所的主席(http://sbinstitute.com)。 有關艾倫華萊士的信息,請訪問他的網站 www.alanwall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