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你走向幸福的道路

所有生物都擁有一種天生的自我概念,這種概念基於身體和心靈的集合,一種自然渴望幸福並希望避免痛苦的自我。 這種天生的本能不分國界,並且遍及宇宙中所有形式的生命,無論這些形式的外貌有何外在差異。 正是這種衝動使我們所有人都最珍惜自己。 因為這種本能只是一種,所以個人有自然的權利為實現幸福和克服痛苦而努力。

正如Uttaratantra(無與倫比的連續體)所提到的,所有生物都有可能擺脫痛苦和焦慮的束縛鏈。 這種潛力的存在強烈地表明了佛性的存在或者所有生命中固有的完全啟蒙的種子。

保持人類的愛,善良和誠實的品質

選擇幸福之路將人類與其他生物物種區分開來的因素是能夠利用智慧,同時保持對人類的愛,善良和誠實的人性。 對於那些理解人性更深層次的人來說,不要讓自己被物質主義所奴役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為一個人的生活而努力,但不要偏離誠意和誠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物質發展的根本目標是實現更多的幸福與和平,但如果一個人過著完全被物質發展所佔據的生活並且無視一個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那麼實現這個基本目標可能會沒有意識到。

對我們來說非常明顯的是,心靈的經驗比身體的經驗更為敏銳和強烈。 因此,如果心靈的連續性在死亡之後仍然存在,那麼我們就必須思考我們的死後命運。 在這種意識的基礎上,探究一個人是否有可能實現永久的和平與幸福狀態,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主動做出必要的努力來達到這樣的狀態就成了我們極為關注的問題。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意識的類型和水平

當我們從表面上談論意識時,似乎我們在談論一個單一的實體。 但如果我們深入分析,我們會發現有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意識。 某些類型的意識是不可取的,因為當它們出現時會折磨個人的思想,但也有其他人在平靜與和平中產生了引導者。 所以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巧妙地區分這兩類意識。

一般來說,意識具有清晰和明知的本質; 它易受變化和轉變的影響。 因此,意識的本質是純粹而清晰的,這表明污染心靈的妄想並沒有滲透到其本質中。 所有的精神污點,例如無知和經常折磨我們的其他妄想,都是偶然的,因此不是我們思想中不可分割的方面。 因為這些妄想,二元概念等是不穩定的,並且只是暫時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所以當它們的實際對手力量得到適當應用時,它們可以得到緩解並最終根除。 實現這一壯舉標誌著實現永久的和平與幸福。

正如我經常說的那樣,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類別的人:那些堅持某種形式的精神信仰的人,那些完全反對它的人,以及那些對宗教漠不關心的人。 當人們面對無視理性解釋而且不利的情況時,他們應對能力的能力就不同了。 只要那些不相信任何精神系統的人遇到人類理解範圍內的情況,他們就可以應付這些情況。 但任何超出他們自己理解的情況都會令人震驚,而他們處理這些情況的企圖會導致沮喪和焦慮。 佛法的實踐者對生活有了更好的理解,因此不會失去勇氣和希望,這些因素對於維持生命的力量至關重要。 因此,精神發展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方面,我相信佛教教義可以提供很多東西。

轉型:佛法的實踐

編者註:佛法是一個具有許多不同含義的梵語詞。 最常見的用法表示“生活方式”或“變革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僅指過程本身,還指轉化結果。

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來進行佛法的實踐; 這些因人而異。 有些人可以完全放棄世俗的生活方式,選擇隱士的方式,將他們的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冥想中。 其他人在保持世界傳統生活的同時進行實踐。 

人們不應該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即當一個人可以留出一個特定的時間來為將來推遲佛法的實踐; 相反,它現在應該融入一個人的生活中。 其本質是在佛法的崇高原則中過一個人的生活,為一個人的生命指明方向和目的。 如果一個人可以採用這樣的觀點,那麼佛法不僅會對個人有益,而且還有助於改善人們生活的社區。

一般來說,利他主義是這個世界上利益和幸福的真正源泉。 因此,如果我們出生在一個無法發展利他主義的存在領域,那麼我們將處於一種相當絕望的境地,幸運的是並非如此。 作為人類,我們擁有適合精神發展的所有才能,其中包括最寶貴的 - 人類大腦。 非常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浪費我們作為人類所提供的巨大機會,因為時間是一種瞬間現象,不等待。 事物的本質是經歷了變革和解體的過程。 因此,我們使人的生命有意義是至關重要的。

幸福的道路:一個和多個

選擇幸福之路正如前面所解釋的那樣,正如一個人有一個自然的權利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所以,在同等程度上,做所有眾生。 那麼,自我和他人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唯一的區別在於,當一個人談論自己的事務時,無論一個人多麼重要,一個人只關心一個人,而另一個人的事務則涉及無數生物的福利。 兩個問題之間的區別在於數量。

而且,如果一個人與他人完全無關並且獨立於其他人,那麼一個人對他們的福利漠不關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所有生物都依賴別人生存; 甚至一個人的幸福和痛苦經歷也與一個人與他人的互動有關。 一個人對別人的依賴並不僅僅局限於日常生存; 所有人的精神發展也依賴於他人。 

與其他人相關的是,人們可以培養諸如普遍的同情,愛,寬容,慷慨等人類品質。甚至佛陀的高尚活動也是因為有其他眾生為之而工作。 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思考,人們會發現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完全忽視他人的福利,是非常自私的,因此是不公平的。 當人們將自己的福利與無數人的福利進行比較時,人們會發現他人的福利更為重要; 因此,為了無數人的利益,放棄一個人所獲得的利益是公正和正義的行為。 相反,為了一個人的利益而犧牲許多人的福祉不僅是一種最不公平的行為,而且也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在這個時刻,當我們擁有判斷是非的智慧,也可以從過去偉大的菩薩的例子中汲取靈感時,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扭轉我們正常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 我們對自己的福利的態度應該是我們完全敞開心扉為他人服務 - 以至於我們對我們的財產或我們的存在甚至沒有一點點佔有欲。 我們現在有這個好機會。

利他主義或無私的實踐

我們應該為我們作為人類實現利他主義的寶貴機會而感到高興,我個人認為這是人類價值最高的實踐。 能夠談論善良和利他主義的重要性和優點,我感到非常幸運。

如果我們人類出生,我們是否應該堅持以正常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和行為,我們將浪費一個很好的機會。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任期不應該是人類社會中的麻煩製造者。 因此,實現當前機會的寶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聚集許多有利條件才能實現這樣的機會。

就我們而言,作為佛法的實踐者,將佛教教義的崇高原則納入我們生活中的適當實踐,從而體驗佛法的真正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修行者應樹立好榜樣,展示佛法的真正價值。 否則,如果我們的佛法只是概念性的而不是轉化為經驗,那麼它的真正價值可能無法實現。

訓練心靈

佛法實踐的本質是在心靈中實現一種紀律,一種沒有仇恨,慾望和有害意圖的心態。 因此,佛法的整個信息可以用兩個簡潔的陳述來概括:“幫助別人”,“如果你不能幫助他們,至少不要傷害別人。” 認為除了對身體和心理能力的這種約束之外,還有一種叫做“佛法的實踐”的東西,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佛陀在經文中教導了實現這種內在學科的各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也有不同的方法。

這項帶來內在紀律的任務在一開始可能看起來非常複雜和困難,但如果我們真的付出努力,我們就會發現它並不復雜。 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各種世俗觀念和消極情緒等混亂中,但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佛法的實踐發現正確的鑰匙,我們就能解開這種混亂的結。

通向幸福之路:公義善良

選擇幸福之路佛法的實踐者不僅應該獲得充分啟蒙的最終目標,而且還應該成為在這一生中成為正直和善良的人的目標。 讓我們說有一個人通常非常脾氣暴躁,但由於他聽了教導並且練習了他改變的指示; 這真的是從佛法中受益的標誌。 基本問題,例如是否有重生,以及是否有可能完全啟蒙,很難回答。 但對我們來說非常明顯的是,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行動會帶來更多的幸福與和平,而消極的對應則會導致不良後果。 因此,如果我們的佛法實踐能夠減輕我們的痛苦並體驗更多的快樂,那本身就足以成為我們進一步鼓勵我們進行精神追求的結果。

即使我們在這一生中無法獲得高度的精神實現,但能夠發展菩提心的利他主義 - 甚至在很小程度上 - 我們至少能夠將所有生物視為我們最親密的朋友。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要堅持自我保護的態度和對事物固有存在的誤解,即使所有的生物都沒有真正和持久的心靈平安和幸福的可能性。在我們身邊試圖對我們友好。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這一點。 我們在一天中發展的利他主義越多,我們發現自己就越平和。 同樣,我們留下的自我中心越多,我們遇到的挫折和麻煩就越多。 所有這些反思使我們得出結論,一顆善良的心和一種利他的動機確實是真正的幸福來源,因此是真正的願望 - 給予珠寶。

精神發展的相關性

二十世紀是一個在許多人類知識領域都有革命的時代。 在十八和十九世紀,當革命科學發現正在進行時,宗教和科學變得越來越分離。 許多人認為它們可能不相容。

但是在本世紀,當人類智能通過重要的科學發現所獲得的新知識如此豐富時,幸運的是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 科學學科的人們對精神和道德觀念產生了新的興趣,並準備重新評估他們對精神發展的相關性的態度,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生活和世界。

特別是,科學界對佛教哲學思想的興趣越來越大。 我樂觀地認為,在未來的幾十年裡,無論從物質和精神的角度來看,我們的世界觀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經出版商許可轉載,
雪獅出版社,伊薩卡,紐約14851。
http://www.snowlionpub.com

文章來源

幸福之路:冥想階段的實用指南
作者: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達賴喇嘛,Tenzin Gyatso的幸福之路。在“走向幸福之路”中,達賴喇嘛展示瞭如何系統地設計可視化,理性和沈思以促進個人發展。 從旨在創造有效精神面貌的實踐開始,尊者巧妙地指導學生採用更先進的技巧來培養心靈最深處的潛能和幸福。

有關信息或訂購本書(2nd版,不同封面)。 也可作為Kindle版本使用。

關於作者

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Tenzin Gyatso出生於西藏安多的1935,被認為是西藏精神和時間領袖的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自從中國在1959接管西藏以來,他一直擔任印度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的負責人。 今天,他作為一位偉大的精神導師和一位不懈的和平工作者而聞名世界。 他是眾多書籍的作者,包括他最近的書籍 新千年的道德規範.

相關書籍

at InnerSelf 市場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