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 利奧圖片

「我們生活在一個重視效率和實用性的世界,其特徵是「分析」、「制定策略」和「獲取」等字眼。相反,諸如“好玩”、“奇蹟”、“啟發”、“神秘”和“探索”等概念可能被認為不太重要,甚至對某些人來說是無意義的。我在公司工作場所看到過這種現象,人們有時被當作沒有靈魂的機器人。

透過這種對慣例的服從,犧牲了與創造性表達相關的快樂和由深刻沉思產生的思想的廣闊——尤其是與存在的神秘相關的快樂。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廣泛的心理現象領域。它經常被個人和主流科學認為不可能而拒絕接受,並且其支持證據中不承認任何真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是因為根植於被稱為「科學主義」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封閉式思維,而這種思維主導了我們社會的進步願景。人們很少被說服放棄他們思維中根深蒂固的東西,邏輯論證很少有機會反對長期持有的信念。

如果一個人被教導相信某些事情是不可能的,那麼他或她通常會嘲笑這些事情,而不是以公正的方式來權衡證據。舉個例子,心理學家 Donald Hebb 在回顧了 J. B. Rhine 的研究中有關 psi(超心理現像或力量)的令人信服的證據後發表的評論:

為什麼我們不接受 ESP(超感官知覺)作為心理學事實? [萊茵]提供了足夠的證據來說服我們幾乎所有其他問題。 。 。 。就我個人而言,我暫時不接受ESP,因為它沒有意義。我的外部標準,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生理學,都表明,儘管已經報導了行為證據,但 ESP 並不是事實。 。 。 。萊茵河可能仍然是正確的,儘管我認為這不太可能,而且 我自己對他的觀點的拒絕——從字面上來說——是偏見。 (添加斜體以強調)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什麼是 真實? 現實的本質

一些非常聰明的人現在認識到涵蓋思想、精神以及身體的更全面的觀點的價值。一般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新觀點和支持它們的科學揭示了關於現實本質以及心靈實際上如何影響物質的驚人新觀點。

人們已經將某些「既定事實」視為事實,但現在已被證明是錯誤的。這適用於僅基於感覺訊息對現實本質所做的假設。

人們可能會習慣性地接受他們所感知的現實(可觀察的物理世界)作為事物的整體。 真實的。 但這些評估是基於物理感官的感知,這些感知具有固有的局限性,有時被證明是不可靠的。這就是為什麼飛行員在接受訓練時要透過儀表而不是相信視覺提示來飛行的原因之一——他們的感官可能會背叛他們,而僅僅依賴物理視覺可能會導致墜機。或者考慮一下,當您戴著 3D 眼鏡觀看電影時,您會感覺到自己看到的是三維物體,而實際上您看到的是投射到二維螢幕上的光。

被看不見的能量和力量包圍

我們被能量和力量所包圍,從無線電波到紫外線,我們的五種物理感官無法察覺,但我們知道這些東西的存在。可能還有其他類型的能量嗎?它們是否會如此微妙,以至於我們最先進的技術設備無法檢測到,但偶爾會以我們內心的直覺能力記錄下來?

我的父親理查愛爾蘭是一位著名的靈媒。他最令人滿意的回報是讓人們敞開心扉,接受比他們以前想像的更大的可能性。他告訴人們,他們也有能力感知超越物理感官範圍的現實。

也許有一天,西方科學能夠證實非物質力量和領域的存在。超心理學領域引人注目的研究間接指出了這種可​​能性,但主流科學界的大多數人無法讓自己考慮其中的意義。

傳統的唯物主義科學堅持找出可以解釋 psi 和其他被認為是「超自然現象」的現象的工作原理的「機制」。如果沒有物質機制,PSI現象和靈媒就不會被認真對待。更糟的是,研究不會進行——至少不會以任何實質的方式進行。如果我們從正確的問題開始,也許我們會找到更多答案。

事實?或廣泛接受的假設...

在歷史的不同時期,科學進步提出了與傳統智慧背道而馳的新真理。不幸的是,那些做出這些重大發現的人通常會發現自己在進行艱苦的鬥爭才能讓他們的想法被認真考慮。 1500年代,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了宇宙的日心模型,將太陽置於太陽系的中心而不是地球的中心。不到一個世紀後,「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伽利略證明了哥白尼的正確性,這讓教會感到沮喪。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最初被科學界駁斥,因為它挑戰了現有的思考框架。他的概念不符合當時的範式,他的主張與公認的關於宇宙結構的構造相矛盾。愛因斯坦質疑毫無疑問的科學聖杯,威脅著當時被視為「事實」基礎的平台,向科學的聖杯投擲飛鏢。

從那時起,我們了解到,其中許多「事實」只不過是廣泛接受的假設。就連最後被科學界接受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後來也遇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

糾纏與相互關聯的一體性

在量子物理領域,一個被稱為「糾纏」的奇怪特徵已經被驗證,這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假說似乎有衝突。糾纏表明,以特殊方式連接的兩個粒子可以相隔任意距離,甚至可以相距宇宙的兩端,並且一個粒子的變化將立即反映在另一個粒子上。糾纏似乎也意味著宇宙是高度互連的,而不是由許多不同的部分組成。

這種思想和理論的不斷攪動強化了一個重要觀點。我們根本不了解宇宙和生命的全部範圍。為了學習和進步,我們必須鼓勵非傳統思維並挑戰現有標準。

一些科學家和科學界將假設視為事實。這需要任何新理論都適應其有限的模式。可悲的是,這種做法阻礙了人們在未經批准的領域進行真誠和公開的真理探索,導致慣例的延續和重大發現的數量減少。

對確定性的渴望:保護我們的世界觀

人類對確定性的渴望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們採取任何必要的行動來保護我們的世界觀。這種傾向在大多數人類活動中都露出了醜陋的一面:科學、宗教,甚至商業。我們更喜歡我們認為自己理解的宇宙的舒適性和可預測性。

現代西方文化限制了我們的精神理解。我現在轉向一門提出的問題多於答案的科學學科:量子力學。感謝現代物理科學,我們知道物質世界的「物質」只不過是振動中的能量,表現為我們觀察到的物理物體。愛因斯坦證明物質和能量是可以互換的(E=MC2),因此,我們知道,看似固體的物體本質上與光或電是一樣的。

有沒有可能,聰明的聖人和有心靈天賦的人一直透過直覺而不是分析手段來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如果我們都透過一個潛在的矩陣普遍聯繫在一起,正如我所懷疑的那樣,那麼敏感的個體就會透過微妙的方式意識到這些知識。

透過量子物理學,也證明了宇宙並不是由大量互不相連的物體組成的。相反,人們發現量子層面上存在一些潛在的過程,這些過程在物理宇宙如何在宏觀尺度上顯現方面發揮作用。我們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雖然有些人可能難以接受,但科學已經證明,「觀察者」(你或我)在物理宇宙(我們稱之為物理現實的可觀察狀態)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我們觀察的結果是,潛在的亞原子成分(電子)從潛在狀態移動到固定位置,產生了我們觀察到的日常物體和我們感知到的現實。難道現實是一種主觀現象而不是客觀現象嗎?

最終,我們看到的看似固體的物體是由與光的光子、無線電波或思想相同的物質組成的。所有這些都是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的能量形式。我認為對於與看不見的領域相關的其他形式的能量來說,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如此。電子有時會出現然後消失,但當它們不存在時,沒有人知道它們去了哪裡。

當人們觀察物質世界並假設他們能夠高度準確地感知現實的全部深度時,也許他們是錯的。相反,我們利用我們的感官來捕獲我們的大腦破解的窄帶訊息,以創建一個解釋的現實。

有一句話被廣泛認為是愛因斯坦說的:“在我們感官的感知背後,完全有可能隱藏著我們不知道的世界。”我不能說這些是否真的是愛因斯坦的話,但我對這種情感產生了共鳴,並且在可能性開放的情況下,不難想像其他的存在領域,在那裡死者可能會在其意識不受肉體死亡過程影響的情況下蓬勃發展。

生物中心主義:看待意識和現實的新方式

2007 年,先進細胞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官兼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羅伯特·蘭扎(Robert Lanza) 博士提出了一種名為「生物中心主義」的理論,該理論挑戰了當今科學界和學術界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既有範式。根據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蘭扎的“導師們形容他是一個‘天才’、一個‘叛逆’的思想家,甚至把他比作愛因斯坦。”

生物中心主義指出了現有模型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看待意識和現實的新方法。蘭扎在 2010 年的一次電台採訪中指出,“空間和時間不是外部事物。”相反,他指出“心靈——通過觀察的過程——創造了空間和時間。”

在談到其他維度現實和來世的可能性時,蘭札說:

根據量子物理學的「多世界」解釋,有無數個宇宙(稱為多重宇宙)與每個可能的觀察相關。生物中心主義擴展了這個想法,顯示生命具有包含多元宇宙的非線性維度。實驗表明,觀察者所做的測量甚至可以影響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件。

Lanza 在他的網站上提供以下內容:

人生是一場不斷展開的冒險,它真正超越了我們的線性思維。 。 。儘管我們的身體會自我毀滅,但「我」的感覺只是在大腦中運作的能量。我們知道,死亡時能量不會消失。科學最可靠的原理之一是能量永不消亡——它永遠不會被創造或毀滅。生命具有超越任何個體歷史或宇宙的非線性維度。它有點像一朵多年生的花,在多元宇宙中重新綻放。在一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世界裡,死亡並不真正存在。

有證據表明,存在著其他領域,以前活著的個體的意識現在正在蓬勃發展。

接近真實的自我

著名超自然現象研究者漢斯·霍爾澤在倫敦應用科學學院獲得比較宗教碩士學位和超心理學博士學位。此外,他還撰寫了超過 135 本有關超自然現象的書籍,並在紐約理工學院教授超心理學。在他的書中 通靈黃頁, 霍爾澤報道:

成為心靈「閱讀者」、媒介、千里眼的天賦取決於人體內的一種力量,杜克大學的約瑟夫‧萊因教授稱之為超感官知覺,簡稱 ESP。有些人擁有較多的這種能量,有些人則較少,但它本質上既不是奇蹟,也不是「超自然」;對於那些堅信宇宙只能透過普通的五種感官來感知的人來說,這只是令人困惑。

在談到他自己的心靈功能時,我父親提到傾聽「內心微小的、靜止的聲音」。這句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一種內在能力,可以利用這種能力來獲取資訊而無需使用物理感官。

這位教授能否在更深層次上揭示我們到底是誰或什麼?這就是我們獲得「真實自我」的方式——超越我們現在所居住的物質身體的基本精神層面嗎?

版權所有 2013, 2023。保留所有權利。
最初出版為「來自來世的消息」。
經許可改編(2023年版)
出版商, 國際內部傳統.

文章來源:

書: 靈魂的堅守

靈魂的持久性:靈媒、靈魂拜訪和來世溝通
作者:馬克愛爾蘭。

馬克愛爾蘭的《靈魂的持久》一書封面。在他最小的兒子意外去世後,馬克·愛爾蘭開始尋找來世的信息,並發現了死後生命的顯著證據。

馬克將深刻的個人經驗和令人信服的科學證據交織在一起,深入探討了靈媒現象、靈魂拜訪、來世交流、轉世、同步性和瀕死體驗,指出身體死亡後意識的存續。 他詳細描述了他如何面對自己對已故父親、20 世紀著名通靈師理查德·愛爾蘭博士的精神和超心理學實踐的抵制。

欲了解更多信息和/或訂購此書, 點擊這裡.. 也可作為Kindle版本使用。 

關於作者

馬克愛爾蘭的照片馬克愛爾蘭 (Mark Ireland) 是一位作家、研究員和聯合創始人 幫助父母治愈,一個為全球失去親人的父母提供支持的組織。 他積極參與亞利桑那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等著名機構進行的靈媒研究。 作為該領域的領導人物,他負責運營中等認證計劃。 馬克也是《靈魂轉變》的作者。

訪問他的網站: 馬克愛爾蘭Author.com/ 

本作者的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