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建議 7 28
SHUTTERSTOCK

朋友、家人、愛人——這是我們親密生活的三大支柱。 我們通常期望家庭關係是牢固的,尤其是終生的。 在我們的浪漫生活中,我們尋找一生相伴的“人”。

至少相比之下,友誼似乎不那麼重要。 人們很容易認為朋友是隨著生命的季節來來去去的人。 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誤判。 有理由認為,友誼並不是這些其他更重要的關係的第三個輪子。

失去朋友可能會非常痛苦。 當我放棄信仰並與一位教會同工(他仍然是我一生的摯愛)私奔時,我正在英國聖公會擔任牧師。 正如您可以想像的那樣,這產生了深遠的後果。 最痛苦的事情之一是,幾乎一夜之間,我幾乎失去了所有的朋友。

我記得在我突然失寵後的幾個月裡,我和其中一位共進午餐。 我們從高中起就是最好的朋友。 我們一起搬出家,一起共用一個房間,一起彈吉他。 我們曾經形影不離。

我試圖向他解釋我的想法,為什麼我不能相信我曾經相信的事情。 他看著我的眼睛,最後說,問題不在於基督教。 “問題出在你身上。”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他拒絕參加我的婚禮。 那是 17 年前的事了,我想從那以後我們就沒有說過話了。

古代和現代的哲學家對於友誼有很多話可說。 亞里士多德提出了關於友誼的理論,並從此影響了我們對友誼的思考。 在當代,AC Grayling 等哲學家寫了整本關於它的書。

但友誼仍然令人困惑——尤其是因為很難將其與其他類型的愛情關係區分開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用武之地。 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友誼不僅僅與這些其他類型的關係並存——它可以成為它們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眾不同的重要性

那麼持久而美好的友誼的要素是什麼?

尼采的第一個見解是關於差異:偉大的友誼慶祝個體之間的真正差異。

這可以與人們對浪漫的共同理想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似乎痴迷於浪漫的愛情,將其視為充實生活的關鍵。 墜入愛河,並且墜入愛河一生,應該是最高的戀愛目標。 我們在電影(幾乎所有浪漫喜劇和情景喜劇都重複這個想法)、音樂(這通常與找不到真愛的個人災難有關)和藝術中看到它。

尼采不太熱衷於浪漫的愛情。 他的反對意見之一是,浪漫的愛情可以表現為一種渴望消失在對方身上的願望,一種相互的自我消解。 在一篇名為《愛使一切相同》的短文中,他寫道:

愛希望不讓自己所愛的人產生與他人不同的感覺……沒有什麼比當雙方都熱烈地愛著對方並因此而放棄自己並想要成為另一個人時所出現的情況更令人困惑或難以理解的景象了。彼此相同。

拋開所有浪漫的愛情是否都是這樣(或者只是不健康的版本)不談,我認為這裡有一些道理。 “戀愛中”的人可能會陷入佔有慾和控制欲的陷阱。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種消除差異的願望。

相比之下,尼采則熱衷於將友誼視為一種將差異最大化的關係。 對他來說,邀請某人進入你的個人生活的一個很好的理由是他們提供了另類和獨立的視角。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他寫道:

一個人最好的敵人應該是一個朋友。 當你反抗他的時候,你心裡應該離他最近。

顯然,並不是所有的友誼都是這樣。 我想到了澳大利亞理想的“伴侶”:一個永遠支持你、永遠捍衛和保護你、永遠幫助你、不問任何問題的人。 然而,根據尼采的說法,偉大的友誼包括期望對方會抽離、推回、批評。 一個好朋友有時會反對你——成為你的敵人。

成竹在胸

在你的親密生活中包含真正的敵意和反對似乎是不可行的,但我認為在親密關係中存在個人敵意既是可能的,也是有用的。 只有非常了解你的人,當他們看到你犯錯或表現不佳時,才知道如何最好地反對你; 只有對你的內心運作有深刻的個人認識的人才能成為你的敵人來幫助你。

這就是偉大友誼的本質。 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如何解決糟糕的浪漫問題。 英國著名哲學家AC·格雷林在其著作中反思了浪漫與友誼的問題 友誼 (2013)。 格雷林無法逃避這樣一個基本假設:友誼和浪漫是兩種不同的經歷,一種不能與另一種混合。 而且,對他來說,友誼“勝過”所有其他類型的關係。

但是,要使浪漫的吸引力持續下去、得到支持和滿足,它必須建立在偉大的友誼之上——這種友誼包括對差異的慶祝,甚至歡迎批評性的反思和反對。

我們對這個想法的困難反映了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趨向於千篇一律的總體趨勢。 我們的在線存在加劇了這種情況。 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算法推動的數字世界,這些算法旨在推動一百萬人與我們有相同的想法和感受。

擁有一個有用的社交圈,甚至一個運轉良好的社會,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相同的價值觀、想法、信仰、方向、生活方式。 差異是必要的。 但要想讓這一點發揮作用,我們必須能夠與那些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佔據同一個空間,而不會冒犯、逃跑、攻擊或暴力。

事實上,欣賞深刻的差異是真正親密的標誌之一。 這就是偉大友誼的藝術,一種我們似乎已經失去的藝術。 奪回它將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我夢想有一個我稱之為“Gaggle”的搜索引擎。 它會接受 Google 搜索中所有被拒絕的內容以及不符合您的個人資料的內容,然後將這些結果發送給您。 這樣,我們就可以呼吸新的、意想不到的想法的新鮮空氣,遇到生活方式奇怪的奇怪的人,並面對倫理和道德體系。

給予和接受

尼采的另一個見解與給予和索取有關。 他關於偉大友誼的想法表明,在我們最親密的關係中自私是可以的。

自私的名聲很糟糕。 我們的社會妖魔化了它,反而崇拜無私。 這會讓我們對自私感到難過。 正如尼采所說:

關於利己主義應受譴責的信條,如此頑固地、如此堅定地宣揚,從總體上損害了利己主義[……],剝奪了利己主義的良知,並告訴我們在其中尋找一切不幸的真正根源。

自我犧牲是道德的,自私是不道德的這一觀念有著悠久的傳統。 這可以追溯到我們社會的基督教信仰根源。 為他人犧牲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神聖的這一觀念被銘刻在基督教信仰中:耶穌為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而死,天父放棄了他唯一的兒子,等等。

這又回到了我們對愛情的痴迷,但這次不是浪漫的愛情。 相反,這是一種將他人置於自己之上作為一種關係目標的愛。 為他人犧牲自己常常被視為一項偉大的道德成就。

我認為這種犧牲的想法對於我們的家庭關係尤其如此。 人們期望母親和父親(尤其是母親)會為了孩子的福祉而犧牲自己。 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人們期望孩子會做出犧牲。 當經濟或其他問題出現時,兄弟姐妹就會介入提供幫助。

在我看來,這種無私的道德已經喪失了。 但反對它的反應也是如此。 在“inspo引言”的世界裡,你隨處可見後者,其中自私為王:自我同情、自愛、自我照顧。 它無處不在。

對空洞的事物做出強烈反應本身就是空洞的。 範式是錯誤的。 尼采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這是理想的自私:不斷地看護和照顧並保持我們的靈魂靜止,以便[……]我們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看護和照顧。

這樣想吧。 只有當傳播的“關心”數量有限時,自我關心和對他人的關心才會相互排斥。 如果這是真的,你就必須選擇是把它浪費在自己身上還是送給別人。

但我們怎樣才能讓無限的“擔憂”傳播開來呢? 我們正在尋找一種心理核聚變:一種無限自我維持和自我生成的對他人的關心源泉。

這並不像聽起來那麼難。 有一種關係可以實現這一點。 你猜對了:偉大的友誼。

因為友誼堅持差異,所以它為兩個人創造了自我培養的空間,這樣每個人都能給對方一些東西。 因為你不會試圖將真正的朋友同化為自己的一個版本,所以你可以自由地做任何需要的事情來建立他們的個人資源。

這意味著建立一段關係是可以的,因為你可以從中得到好處。 你可以自私地維持一段真正偉大的友誼。

美德、快樂、優勢

這可能很難理解,主要是因為它挑戰了人們對無私的堅定道德信念。 引導我們走上這條道路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基督教傳統。 你可以在亞里士多德身上看到類似的東西,他認為友誼基於三件事之一:美德、快樂或優勢。

美德友誼就是承認彼此的品質或“善良”。 快樂的友誼是指一個人可以從親密的聯繫中獲得的快樂。 優勢友誼基於每個人都能從對方身上獲得什麼。

對於亞里士多德來說,美德友誼是最完美的,因為它們是真正互惠的。 另外兩種類型不會產生理想的友誼,因為它們很容易變得一邊倒。 換句話說,最高形式的友誼是你不利用你的朋友來實現其他(自私)目標。 你重視他們是因為他們本身。

我不是亞里士多德哲學專家,但我對這種方法有很多疑問。 如果某人的“好”給你帶來快樂怎麼辦? 如果某人的主要美德是同情心——能夠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得快樂,該怎麼辦? 如果有人希望你成為他們的朋友以便他們可以為你提供某種優勢怎麼辦?

我認為尼采的理想自私觀念與他的友誼理想非常契合。 我們不應該將關係視為快照——你要么是為自己而存在,要么是為了幫助他人——我們可以將它們視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重複的循環。

在偉大的友誼中,你給予,但你也索取。 你有自私的空間——可以說是充值。 你要么獨自一人做這件事,要么向你的朋友求助。 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個賽季,但之後,“充值”後,你就有了個人和情感資源可以回饋。

關鍵的想法是,照顧自己和照顧他人是交織在一起的。 照顧自己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良好的友誼。

比賽

正是在這個有限的意義上,我認為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關係也以偉大的友誼為基礎。 這並不是要與你的孩子、父母或兄弟姐妹成為最好的朋友。 即使作為父母和孩子,我們也可以仔細考慮我們給予了多少,我們索取了多少,並且兩者都可以接受。

這種關於友誼的想法有更廣泛的背景,這可以從尼采思考一般關係的方式中看出。 他從古希臘人開始,對他們來說,競爭是他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競賽建立了卓越的共同基準。 它們是體育(如奧運會)以及藝術和文化生活的核心。 詩人、公共演講家、吉他手——都參加了公開評審的比賽。 獲勝者建立了卓越的標準,讓所有人(包括失敗者)慶祝。

尼采將這個想法融入到他的倫理學中。 對他來說,競爭是每一個親密的人際關係的核心。 人類努力表達自我是完全自然的。 如果每個人都一直這樣做,我們將不可避免地以某種方式相互競爭。 這並不是出於敵意或惡意,甚至也不是出於競爭,其目標只是獲勝。 對於尼采來說,我們就是這樣。

這就是為什麼友誼如此重要。 這是最適合維持個人之間競爭、沒有怨恨或統治的關係形式。 他的方法令人驚訝地暗示,任何一種人際關係要想發揮作用,其核心都必須有深厚的友誼。談話

關於作者

尼爾·杜蘭特, 兼職研究員, 麥考瑞大學

本文重新發表 談話 根據知識共享許可。 閱讀 原創文章.

books_friend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