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讓孩子們融入學習的步驟

新研究概述了一個四步計劃,旨在培養學生與學習環境的聯繫,並實現理想的學習狀態:“流動”。

墨爾本大學的 Terry Bowles 和 Daniela Russo 以及莫納什大學的副教授 Janet Scull 解釋了這項研究:

我們大多數人都對在學校的日子有回憶——通常有些美好,有些則不太美好。 但當我們感受到同齡人和幫助我們學習的成年人的關心和重視時,美好的回憶很可能就會出現。

參與會帶來歸屬感,進而帶來參與感,進而帶來心流。

這些積極的關係是“學校聯繫”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以有意義和重要的方式感知他們經歷的人、地方和活動的程度。

我們正在研究中小學的連通性,以幫助找到建立和加強教育系統中這一重要支柱的方法。 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我們正在調查連通性與孤獨感和學業成績等因素之間的關係。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學校連通性是許多學生的重要保護因素。 它影響正常的入學率,而這是改善教育和健康成果的關鍵。 聯繫還可以減少冒險行為、暴力和反社會行為,以及出現情緒問題的可能性。

但是,在許多學校中,重點關注課程和標準化考試成績等教育成果,而沒有深厚的有價值的關係基礎以及有價值的日常活動和經驗,這意味著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學校是一種需要避免和貶低的“沙漠”經歷。

如何實現“流量”

我們的新研究確定了學校可以採取的關鍵步驟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連通性研究的系統綜述 學校心理學家和輔導員雜誌,其中涉及分析 36 年至 1990 年間進行的 2016 項關於學習的社會、情感、行為和認知方面的研究。

我們發現學生需要定期上學來建立關係,以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以及與周圍人和群體的關係。 然後,他們就可以積極地投入學習,從而形成“心流”。

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定義為“人們如此投入某項活動,而其他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的狀態; 這種體驗是如此令人愉快,人們甚至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純粹是為了這樣做。”

簡而言之,順序四因素模型是,參與導致歸屬感,進而導致參與度,進而導致心流。

四個步驟

新模型中的兩個因素側重於建立關係——出勤和歸屬感,另外兩個因素則基於學校表現——參與度和流動性:

“參加”是不言自明的。 為了讓學生體驗“歸屬感”,他們通常會對學校有積極的體驗,感覺自己的價值觀與學校的價值觀一致,並與同齡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一旦他們變得“投入”,我們就會看到他們變得以未來和任務為中心,為同齡人樹立積極的行為榜樣,表現出良好的計劃能力,充滿動力,並且可以自由地學習,而不必擔心自己不是班級的正式成員或學校。

在該模型的最後階段,當學生處於“心流”狀態時,他們將自己擴展到熟悉的範圍之外,體驗強烈的沉浸感,參與具有高度挑戰性和回報性的活動,從而獲得超越的成就水平。

該模型提供了一個模板,用於建立學生當前的學校體驗,並了解教師需要採取哪些行動來幫助他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增強澳大利亞學校和國際聯繫的流程和實踐。

這將帶來寶貴的見解和可能的干預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出勤率和聯繫性,並將沙漠體驗變成綠洲。

資源: 墨爾本大學

相關書籍

at InnerSelf 市場和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