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 科爾多拉·瓦萊 

我們的脆弱提醒我們,我們從來都不是真正獨立的,而是始終存在於互惠的領域。因此,互惠是一個深刻的精神原則。它的理解也出現在任何成熟和完整的文化背景下,這些文化保留了關於我們應該如何在人類社會中運作的明智建議。

不幸的是,為了找到純粹互惠社會模式的例子,我們必須關註一些在我們的超級個人主義之後消失的本土文化。因此,恩古尼·班圖哲學 ubuntu, 及其教學 烏蒙圖·恩古蒙圖·恩加班圖, 翻譯過來就是“一個人通過其他人而成為一個人”,或者“因為我們是,所以我是”。或 Tzutzujil 瑪雅術語, 卡斯利馬爾, 它指的是我們彼此活躍或點燃火花的相互關係,也可以翻譯為深刻的相互恩惠。

這不僅是開明的社會哲學。在我們的神經生物學層面上也是如此。讓我們直接體驗自我感覺的神經網路是由我們第一次目光接觸和與他人協調的體驗所激活的。這種隨著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而生長的內部「社交」神經網絡,也是使我們能夠感知自己存在的直接有意義的感覺的神經網絡。因此 we 是別人的禮物。我們「透過他人成為一個人」。

因為我們是,所以我是

這項原則不僅適用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也適用於我們的人際關係。就萬事萬物的相互依存、無常和任何固定自我的空性而言,它從根本上來說是正確的——所有這些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非排他性的表達。這就是神聖的全息圖,佛教的法界 - 或「神的心意」-萬物在無限的互惠和滋養中相互擁抱和體現。這就是我們誕生的領域。即使在我們生命的時間結構中,這個領域也要求我們體驗被充分培養以及能夠充分培養的經驗。

因此,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這個形上學原則如何在心理情緒原則、社會原則和生態原則的核心中體現出來。這項原則透過在所有其他方面為自己服務的內在滲透整體的經驗反覆而直接地向我證明了。無論是被揭示為鏡面存在的相互擁抱,還是作為創造性性愛本身的功能而誕生,我們的絕對存在和我們的進化戲劇都是一樣的。


內在自我訂閱圖形


認識我們真正的相互性

在心理情感層面上,我們作為人類真正的相互性的直接認識受到某些原始荷爾蒙命令(我們在技術上能夠超越)、個人和歷史創傷以及我們在形式上的分離性的具體化的損害。貪、瞋、癡。它還會受到心理上後天獲得的身體和社會差異類別的損害,並因恐懼、家庭條件、文化歷史、故事、宣傳和製度結構而放大。反過來,這又被其他人的反應性利己主義所利用,現在,又被惡魔在線矩陣的破壞性和無形的演算法所利用,這些演算法放大了我們的虛幻自負。

這種深刻的社會疾病及其所有後果是在我們發展的那一刻成為可能的,因為我們放棄了共情迴路的即時性和直接體驗,轉而採用了可程式心理迴路的虛擬結構。另一方面,當我們能夠在同理心關係的開放領域中休息時,任何內在條件或外部宣傳都不會阻止我們與他人直接共享存在。宣傳無處可落。

我們與自然世界的原始關係

這個開放的場域也體現了我們與自然世界的原始關係,這是我們人類意識曾經參與的一個明亮的互惠場域。我所有的經歷都清楚地表明,所有的創造都是由一種意識纖維或現實編織而成的。該纖維是一個相互滲透的整體。

在我上次記錄的經驗中,當我目睹並進入世界的創造時,我的靈魂和世界靈魂之間沒有分離;我的靈魂和世界的靈魂之間沒有分離。這是意識在其中發揮作用的創造,並且誕生於同樣的愛。簡言之,地球是發光的真理,並向我們反射出真理,這也是我們自己的存在。因此,它也是一個相互存在和尊重的領域。它以一種存在的語言來說話,這種語言懸浮了我們思維頭腦的語言表徵。

移情場,以及對我們與地球的本土關係曾經真實存在的相互性和債務的自然認識,已經被漸進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技術和精神結構所迷失,這些結構首先使我們疏遠,然後瘋狂地疏遠我們。並在我們繼續破壞的同時,對我們與土地和所有物種生命的固有聯繫的喪失進行令人沮喪的補償。

與地球與心靈的互惠

我們的客觀化能力推動了我們的技術,但它的發展脫離了與地球或與心靈的任何互惠。當我們身為人類堅持我們的分離、優越性或只有我們才是真正活著或有意識的觀念時,我們就把自己限制在一個非常小的世界;我們對生物網路來說是危險的。或者,正如我在上一本書的一個非常相關的章節中所寫的那樣,“無論我掌握了多少知識,如果我沒有學會互惠原則,我就會陷入困境。” [月光斜倚在舊鐵柵欄上,p。 220)

關鍵是,我們在個人、社會和生態生活以及我們的文明生活中經歷或造成的功能失調、不和諧和災難,都是基於同樣的意識領域的相互遮蔽。我們的意識分離模式是自然產生的,但功能失調,根深蒂固,而且常常令人上癮地捍衛。它本身的操作價值有限,卻破壞了人類社會的網絡,掠奪了生命的網絡。它無法恢復我們真實存在的內在快樂。

版權所有2022。保留所有權利。
經出版商許可改編,
國際內部傳統.

文章來源:

書: 直接經驗之法

直接體驗之法:不二的生活原則
作者:保羅‧韋斯。

保羅‧韋斯 (Paul Weiss) 所著的《直接體驗之法》一書的封面。保羅·韋斯探討了對非二元、「非平凡」現實的直接感知,分享了以開放、富有同情心和不斷成熟的方式駕馭普通現實的指導。他肯定了人類對現實的「直接體驗」的共同潛力——不受我們更相對主義的心理能力的影響——並揭示這種體驗是我們意識成長能力的一個重要維度。

保羅將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觀點與世界各地精神傳統的重要教訓交織在一起,探索如何過著正直、互惠和對現實開放的生活,為精神理解、情感發展和同情心的培養提供實用的教導。被古代佛教聖賢視為存在的真義。他探討了諸如脆弱性、同理心、互惠性、開放性和親密性等人類品質,並展示了它們如何表達和參與更深層的意識真理。作者也探討了佛教和基督教悟道中的實踐智慧教義。

欲了解更多信息和/或訂購此書, 點擊這裡. 也可以作為有聲書和Kindle版本使用。

保羅·韋斯的照片關於作者

保羅·韋斯 (Paul Weiss) 於 1966 年開始認真練習禪宗和太極拳,並在多個培訓和寺院環境中度過了數年,包括在中國的學校和診所。 1981 年,他在緬因州巴港創立了 Whole Health Center,在那裡教授、諮詢並提供冥想靜修和真心實意強化課程。他是一位終身詩人,著有兩本詩集和散文集, 你拿著這個 和 月光倚在舊鐵柵欄上:以詩的方式接近佛法。

本作者的更多書籍.